讲透《道德经》-25夫唯不争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之一,以为天下牧不自,是故明。不自现,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语哉,成权归之。
这一章我个人认为非常的重要,也非常的有用,可以与第八章上善若水篇相提并论。这张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和统治者,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这里面讲的道理可以说是一个人去适应整个社会的绝对真理,也是我们每个人通往成功的一扇大门。
曲折全,这是一句古语,曲就是弯曲,全就是保全成全。这个意思其实跟我们现在说的委曲求全的意思非常的接近。枉则正的王说的也是弯曲,正的话就是直的意思。整一句的意思也就是说自己如果可以弯曲的话,才可以有机会得到正直。其实这两句的意思就是做人不可以太尖锐,要柔和,要宽容,要低调。
这其实就是水的一个特点。水在行进的过程当中遇到任何的阻碍,它都会呈现出区和和的特征。它还会随着遇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而改变自己的形状。所以他才不会受到任何的阻碍,才可以保全自己或者成全自己来达到一个正直的目的。所以老子才会把水来比喻道。
有一些儒家学派的人说这两句体现了道家的圆滑,因为儒家是特别强调正的,孔子自己就是歌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所以儒家强调君王要刚健中正,也有举直错诸枉,能使诸王直这样的说法。但是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水,是柔和的,是包容的,是区的,是往的,也是最接近道的这才是统治者要学习的这不是圆滑,是包容。所以老子认为统治者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强行管理被管理者,自己就会成全自己,自己就会变成Z治。所以在后面第37章里面,老子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在45章里面再次重复清静为天下,正在57章里面还说一遍,我好静,而民自正。所以老子强调,人民群众是需要自证的,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找到这个正确的路。管理者不需要强行干预,干预的过多,这个就叫做矫枉过正了。
洼则盈,挖就是低洼的意思,就是低处,只有低处才能够充满。赢就是充满的意思,这个在前面第四章里面讲过,而用之或不盈也是同样的意思。这里其实还是可以理解成为水,水只有在低处的时候才能汇聚,才能够海纳百川。所以一个人也必须放低姿态,以一种谦逊的态度来跟别人相处,才能够有收获,才能够聚拢人心,才能够不断的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