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20讲-07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从庄子的三种出场方式谈起
接下来进入第五讲,这一讲我们要来重点讲庄子文本当中的三种出场方式。
如果说可以概括为四种,但是大的方面基本上三种出场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在把握庄子的文本,把握庄子的思想的时候,庄子在自己的文本当中以什么方式来说话?庄子在说谎是以什么方式来说话?这个是把握庄子的最确定无疑的文本的证据和文本的支持。
首先第一个典型的出场方式,庄子作为论述的作者,庄子里面虽然有很多的故事,但是并不都是故事。庄子里面有非常长篇的论述的段落。当然也有短篇的论述段落。这个庄子的长篇的论述段落最长的一个部分是在气候论评论。在南国子期引疾而作,也就是第一章之后,第二章大芝贤贤小枝渐渐一直到昔者尧问于舜曰之前那一个非常长的一个论述的段落,是直接的论述。另外一段长的论述是在大宗师从知天之所为开始,一直到女语和南伯子葵之间的对话。那段对话之前都是一个长篇的一个论述。
在这个长篇的论述里,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文风,有几种典型的文风。有一种情况确实是符合这个史记里面讲的,其闻光阳资资以是己,的确有大致浅显。小枝渐渐大言炎炎小言真真那一段写的真的是浩瀚无涯的一种感觉魔状。种种心理经验之情状,就如风吹孔笑发出的那万书的声音,可以相互印证。这个部分的确是庄子文风当中很典型的一个部分。但是大家注意,当庄子试图平时的讲一个层次清晰的道理的时候,他的文字之平时文理之畅达也是令人惊讶的。这个典型的是大宗师的枝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
那一那一段那一段到后面的结尾的一段中间有一段话,那段就非常的平实,以形为体,以礼为义,以知为实,以德为循,层次清晰。而且后面接着详细跟你讲什么叫以形为体,什么是以礼为义,什么是以知为食,什么是以德为循,就无比清楚。文理倡导。在这种地方体现的非常充分。英帝王治人之心若静那段也极为平实。也就是说以庄子的文章的能力,如果他试图写出一个文理畅达思想深刻的论述的文本,他是完全能做到,而且能做到那个时代罕见的高度。
而且庄子即使是在光阳自知以示己的那种浩瀚无涯的文风里面,其实也没有古籍炫志之意。古籍限制他没有那种炫耀自己的智慧的态度。所以其实我在前面讲说庄子是一个有旷世孤独感的人是旷世孤独的人。同时我要跟大家说,通过庄子的文风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