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20讲-05《庄子》内七篇的文本和思想世界
前面我们讲了庄子这个人,所以我们对于庄子我们能知道的东西非常少。关于他的历史上的记载我们知道都极有限。所以我们如何理解庄子这个人,只能是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回到他的文本和思想世界来了。
庄子哲学20讲-05《庄子》内七篇的文本和思想世界
前面我们讲了庄子这个人,所以我们对于庄子我们能知道的东西非常少。关于他的历史上的记载我们知道都极有限。所以我们如何理解庄子这个人,只能是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回到他的文本和思想世界来了。
前面我们也特别讲了这个庄子内7篇的重要性,就是内外杂的区分以及相关的问题。我们也特别凸显出这个内篇早于外杂篇,而内篇的时代基本可以确定是跟孟子大概同时的这个时代。这样一来,我们就基本上就能够确定那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
但是那篇的这个作品到底应该怎么来理解?我们怎么面对这个文本?在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时候,尤其是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时候,如何认定这个文本,决定着我们理解它的深度和强度。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像论语那样的由各短章构成的这个文本,而你要刻意的去在各短章之间建立起逻辑的结构和关联,这个读法当然也不见得完全不可以,但是通常都会牵强附会。因为文本的形态不一样,有的文本是有内在的逻辑结构的,有的文本没有。所以如何判定一个文本决定了我们能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它。
我在前面的课程跟同学们也讲过,就是那七篇的高度的完整性和他的完成度。也就是说那七篇是一个整体,文本展开跟思想展开之间是有高度一致性的,这是我们对内7篇的一个整体判断。但是内7篇我们在面对的时候,上来就面对一个大问题,就是标题是怎么来的?是后面的人添加上去的,还是庄子本人在写作和编辑的时候自己确立的这个标题,这是大问题。因为庄子各篇的标题,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重福大、宗师、应帝王都是三字标题,而且每一篇的标题都是对这一篇的核心宗旨的提炼,都与这一篇的关键词和核心宗旨有关。这样的命题原则在秦以前的文献当中,可以说如果不是绝无仅有,至少也是极为罕见的那我们知道秦以前的大部分的文本都是取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前面的两个字或三个字作为这一篇的标题。
比如论语学而篇。为什么论语第一篇是学术篇?因为论语第一章第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那子曰不能做标题,那子曰做标题那都是子约了,所以只能选子曰后面的第一句话的前面两个字或三个字,所以有的时候也会三个字,比如论语的魏林公篇,孟子也是如此,孟子每一篇的标题也是这一篇的第一句话的前面的2个到3个字。孟子开篇梁惠王篇,为什么是梁惠王篇?开篇第一句话,孟子见梁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