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20讲-11《齐物论》(二)根源性的“彼”:“非彼无我”与“彼出于是”
我们下面进入第九讲,我们接着上一讲的内容。上一讲我们主要来围绕着齐物论的第一章,对第一章的篇章结构,它的问题,他引出的一些重要的哲学追问,我们给出了阐发。那么这一章我们顺着上一章的结尾。
庄子哲学20讲-11《齐物论》(二)根源性的“彼”:“非彼无我”与“彼出于是”
我们下面进入第九讲,我们接着上一讲的内容。上一讲我们主要来围绕着齐物论的第一章,对第一章的篇章结构,它的问题,他引出的一些重要的哲学追问,我们给出了阐发。那么这一章我们顺着上一章的结尾。
上一章的这个结尾,前面南国子期引肩而坐到引出天籁,然后讲服吹万者不同而使其自己最后一句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那么这个怒者其谁也,这个后面到底应该标点符号标什么?是标问号还是标叹号?这就构成了两种理解。如果标叹号怒者其谁,也就是一个结论,否定这统一的怒者,否定这统一的催问者,既然是自取,既然是自己,那么不需要这样一个统一的实体。
如果这样去理解,大家注意这是郭襄的理解。其实在魏晋玄学里面,从王弼到郭襄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统一的实体的消解。于是开始强调万物之自生自耳。当然郭襄的问题也不是我们想的这么简单。但是总体而言,取消掉这统一的普遍的根源和万物持存的根据,这个倾向在郭襄的庄子注里面是非常明确的。所以怒者其谁也?这个在郭襄的理解里,它是一个答案,它是一个结论,否定了统一的路者。当然这个其实就已经引入了一个哲学上的根本问题。
我在上一讲讲到借着地赖讲到了同一与差异的关系问题。这个同一与差异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普遍的哲学问题。进一步的与同一差异相关的就涉及1.2元元的问题。当然因缘二问缘问题相关的,也许我们的同学们还会想到多元的问题。你谈一元,那你怎么保证世界的多样性?
姻缘似乎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的一种消磨,我觉得这是一种大的误解。其实你怎么理解一元论?无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我们后来熟知的宋明理学里面梨园论、七元论或者新本论,我们都可以把它理解为某种一元的思考。但这个一元的思考并不消磨多样性。怎么理解所谓的一元?所有的千差万别的世间的万有都是有统一的根源,并有统一的普遍的持存的根据。
打一个比方就是怎么理解姻缘这件事儿。最好的一个比方,我我不知道你们同学们还有没有打毛线的经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同学也都男同学、女同学可能也都不打毛线,也没见过打毛线。其实你看打毛线其实那就一根线。那你如果不是织这种花色颜色比较多的毛衣的话,有的时候纯色的毛衣就是一根线。但是你看就一根线却织出了万般花样,无穷无尽的花样,都可以用这一根线来贯穿,由这一根线来织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