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道家思想-09对于读书问题的我见-江问渔
对于读书问题的我见,将问于我。读书虽然数十年,毕竟还是一个大门外汉。以一个门外汉来研究门内事,当然是很困难的。可是古人说过,我非智者而爱智者。我也有同样的说法,我非学者而爱读书。现在况且我对于研究读书问题的一些心得分三点来说一说。
《庄子》与道家思想-09对于读书问题的我见-江问渔
对于读书问题的我见,将问于我。读书虽然数十年,毕竟还是一个大门外汉。以一个门外汉来研究门内事,当然是很困难的。可是古人说过,我非智者而爱智者。我也有同样的说法,我非学者而爱读书。现在况且我对于研究读书问题的一些心得分三点来说一说。
一,为什么读书?这个说法似乎很离奇,比如有人问为什么吃饭?这不是和为什么读书一样吗?这确实很难回答,但仔细一想,也有些道理在里面。
为什么读书?我的答案是为学做人而读书。有人要说是为文凭而读书,这当然是绝对错误了。为求学问知识而读书,为谋职业而读书,虽然有一部分理由,但仍未免把读书的价值看得太低。所以我要说为学做人而读书。我不敢说这个答案一定就对,因为不读书的人也有会做人的。但是我可再答一句,说,不读书的且会做人,那么读书的不更应该会做人吗?
借此再进一步来研究怎样去做人吧。我以为要做人,要做一个好人,一定要具有自立三个条件,一、优良的品性。2、丰富的知识。3、应变的才能。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定要把这三件完备起来,且融会贯通起来,才能成为好人。
倘若缺了两件固然不行,就是缺了一件衣服不可。若三样没有,那么便如古人所说,不为圣贤,变为禽兽了。本来三件都不全的人,便可以说和禽兽差不多。该有了知识,还得要有善良的品行去统一它。
知识源是空的,没有才能也无从运用啊。所谓才能,就是应付困难的能力。中国被外人压迫说没有法子,这便是没有才能的表示。要做一个好人,要从读书入手,其目的就是为借读书的作用来增加知识,锻炼才能,矫正品性。但是现在到处都看到书呆子,知识虽很丰富,差不多什么都知道,可是遇事却无应付方法,这就是因为他只知为求知识而读书,不是为学做人而读书的缘故啊。
若是具体的说来,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好人呢?我以为要分两层来说,一就主观上说,要得着圆满的生活,个人的感觉。二就客观上说,要有益于社会人群事实的表现。
圆满的生活到底又是什么呢?一般阔老洋房汽车什么都有,衣食住行非常舒服,在普通人看来,总认为这就是圆满生活了。但是就客观上讲,他的行为是往往夺人之利,以为己利算的,有益于人群嘛。所以,圆满的生活绝不是在物质上的享受,而是在精神上的发展。
孔子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又说,是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