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道家思想-08读书的精神-樊仲云
读书的精神。樊仲云,怎样读书是普通不过的题目,好像怎样吃饭一样,凡是读书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例如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那已是老生常谈,用不着再说。即使怎样写笔记,怎样加线条记号等等,也都是众所共知的。所以这里还是写一点我个人怎样读书的经验。
说也惭愧,我竟没有系统的读过什么书。这原因的一半由于上市读书的年龄就需为生活而劳动,没有整段的时间。一半则因为也没有如古人那样埋头研究的精神。我的读书大抵是随自己的一时的行为,或者经了朋友的介绍而使动手的。所以普通的书我都浏览一过便算了事。只有觉得这本书在浏览之后值得重读的,于是不仅每段则记要点,加线、加圈或者加点,且于书上将每段要点也摘记下来。因为要摘取每段的要旨,使我对于所读的书不得不有仔细的思索。
英了这样一再的思索,于是全书读完以后,对于大体内容漏笔读史地,甚至如月报章杂志,最好同时能够一本地图,往往因地图的帮助,使我对于事实的理解与记忆更为容易。尤其是读历史,要记住古代地名颇费心力,倘能对着地图已经正骨,就很容易记着了。又因夫书店之故,奈德实时到图书室中翻阅我所要读的书,自然读不了多少,但是却给我认识了学海之浩瀚无涯,有不少的书,从目录序文的翻阅到底也得了个大概。
因此之故,使我觉得对于青年子弟读书的机会也是很要紧的。现在图书馆也没有从前那样可以自由出入了,但为了要扩大对于图书的认识,于是只好常在中外的书店中翻阅图书,这成为如看电影一样的一种消遣。有时遇到好书,便估量我的经济买了回来,然后遇到囊中空空的时候,虽有好书,只好恋恋不舍地走开。那时在感情上可真难受呢,只为读外国文。
我的经验大概是这样,因为我对于英文、日文都是出于自修,而我当时的目的因只在看书,所以发音怎样我是不大顾到的,甚至作文我也置之不顾。我的用意只求能明白文具的真意,但越明白真正的意义。但是,认识生字、讲解句子还是不够,我需借此来练习我的翻译,这使我对于一字一句都有仔细思索、寻味的机会。我所读的大抵是英文而有日文译著的文学作品,因此我得由日文以解释英文,由英文以理会日文,从两方面的比较对照,认取其意义所在。我颇想以此方法自修德文,但是上了30的年纪,虽然时间可以抽得出来,而少年时那种读书的精神却大减了,结果德文还是不得其门而入。由此可知,读书在怎样读书以外,还得有读书的精神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