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心理成长课-02就是不喜欢某位老师,怎么不影响成绩?
上一节咱们聊到老师可能会对学生偏心,那么这一节咱们聊一聊同学们对老师的偏心。想一想,如果让你按照喜爱程度给你的老师们排个序,选出你最喜欢哪个老师,最不喜欢哪个老师,这应该不会很困难。
给孩子的心理成长课-02就是不喜欢某位老师,怎么不影响成绩?
上一节咱们聊到老师可能会对学生偏心,那么这一节咱们聊一聊同学们对老师的偏心。想一想,如果让你按照喜爱程度给你的老师们排个序,选出你最喜欢哪个老师,最不喜欢哪个老师,这应该不会很困难。
那么为什么不喜欢这些老师呢?你也许能说出一些原因,比如这个老师的声音不好听,这个老师打扮的不好看,这个老师生气的时候批评同学很吓人,或者这个老师和你发生了一些冲突,让你很羞愧或者很尴尬等等。但是慢慢的你可能会发现,这些理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个老师的方方面面你都开始不喜欢了,以至于一到这堂课你就有些情绪低落,很不想上。最终这门课成为了你很讨厌的科目。一上这门课就有些焦虑、无聊,甚至有点烦躁,久而久之这门课的成绩也会落后了。那么这可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就放弃这门课。
其实为什么不喜欢一个人这个事儿,有一位叫做哈罗德凯利的人研究过,他对这个问题和我们一样的好奇,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心理实验。我给你还原一下他是怎么设计的。凯利在麻省理工当老师,她首先挑了两个她带的班级。有一天她突然向班上的同学宣布,接下来的几节课,她临时请了一位研究生来代课。
在班级A他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代课老师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这位代课老师是我们实验室优秀的硕士生。他在我们的课题组从事群体动力学的研究,对社会心理学很熟悉,过去一年的成绩都是A所以我这次请他来代课,是因为我觉得他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品质,希望接下来大家可以和他相处愉快。说完这些,凯丽就把奖牌交给了这位代课老师。而在班级B凯丽几乎用了一模一样的话术来介绍同一位老师,但是唯独换了一个词儿,他把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品质当中的热情换成了有点冷漠。在这样的一大段话中,这么一个词的不同应该没啥影响的,毕竟大家听一耳朵就过去了。而且给AB两个班上课的是同一个人,相处的时间也一样长。
可是事情还真的不是这样简单,别小看这一个字的不同,它竟然引起了同学们对代课老师态度上的巨大区别。在A班,也就是凯丽老师说代课老师热情的班级,刚刚一下课,代课老师就被同学们围住了,很多同学都前来和她攀谈,有些是询问课堂上的知识,有些是询问这个学期的期末考核,想趁机套出点题来。甚至还有一些对老师的个人情况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