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必须学会的安身立命之学-13真与假:不要把伪善当作了善良
这一课我们讨论第13个立命法则真与假就是要弄清楚真与假,就是不要把伪善当做了善良,要行善。但是要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善。
袁了凡就讲到,有几个读书人拜见那个中风和尚,就是这些这几个读书人就有个疑问,他就说他们就是说佛家讲究善恶报应,就好像影子跟随身体。但是现在你看某某某做了不少善事,但他的子孙却并不兴旺。某某某做了不少坏事,但他的家属很兴旺,佛讲的好像并没有什么道理,中风和尚就回答,一般人陷于成见或偏见,还没有打开正知正见的眼睛,往往会把善的当做了恶的。而把恶的当做了善的,就不去怪自己善恶不分,反而怪上天的报应不准确。
大家听的有点云里雾里,就问就是我们怎么会把善恶弄反呢?中风和尚就让大家举几个他们认为善的或者恶的例子。有一个人就说骂人打人是恶,对人敬爱有礼貌就是善。那中通和尚说其实未必。那又有一个人说,贪财非法占有是恶,廉洁坚持操守是善。那中风和尚又说其实也未必。其他人又讲了很多例子,但中风和尚都说未必,大家就让他解释为什么?
那中风和尚就是说,凡是有利于别人的就是善,有利于自己的就是恶。假如是利益别人,那么骂人打人也是善。假如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就算你礼敬别人也是恶。
所以他说我们做善事,能利益别人的就是出于公心。出于公心就是真诚,就是善良。假如只是想得到自己的利益就是私,出于私心就是伪善,发自内心的行善就是真善,而模仿别人做形式上的表演就是伪善,为善而不求任何回报就是真善,为了某种目的而行善就是伪善。他说这些情况,他说你们都应该自己去细细的考量,去观察。
中风和上其实讲清了衡量善恶的最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利己还是利他。至于其他的种种都是外在的形式。但是我们很多人是以形式来判断善恶,所以往往稳混淆了善恶。一般人你看到还会有一个倾向,总觉得自己是好人。有时候你看再坏的人也认为自己是好人。而我们所谓的坏人又只不过是对自己不好的人,而所谓的好人又只不过是对自己好的人。所以就算是因为我们的私心混淆了善恶,却以为好人没有好报,坏人没有恶报。但是要完全做到利他并不容易。
所以我觉得小说家金庸有一个观点我是蛮赞同的。他认为名利地位是极大多数人都想要争取的,包括他自己在内。因此他提出了一种道德判断,就是假如你的所作所为对大多数人有利,而自己同时得到名利,那是上策。如果对大多数人无损而自己有利,他说那也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