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求生记:从东汉到三国-09中国田园图景的想象从汉朝来?
在上一集的音频节目当中,我们提到了20学制在汉朝帝国社会组织形成当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需要另外跟大家特别提到的那是农业。因为农业也在汉朝社会发展变化上扮演了非常重要决定性的角色和社会组织关系。
乱世求生记:从东汉到三国-09中国田园图景的想象从汉朝来?
在上一集的音频节目当中,我们提到了20学制在汉朝帝国社会组织形成当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需要另外跟大家特别提到的那是农业。因为农业也在汉朝社会发展变化上扮演了非常重要决定性的角色和社会组织关系。
最直接的农业发展,那就是汉朝新兴的牛耕。我们印象当中典型的中国田园景象一定是一头牛、一只梨和一个带斗笠的农人,不是这样吗?然而从历史上来看,这样的典型其实一直要到汉代才确立下来。在牛耕之前,中国传统的农耕先是一个人推一只梨来翻田,后来又所谓叫做雨耕,也就是两个人一起推理来产生比较大的力量,可以把土翻得更深更彻底一点。再到后来又发明了两头离,也就是同时掌控两个梨来向前进,但两头离需要的推力力量就变得更大,所以往往是由三个人一起来推的。再到最后才有了普遍养牛,用一头牛取代三个人的力量就能够拉两头离人,只需要在后面扶犁,并且控制牛走的方向就可以了。有铁制的梨,又有牛的庞大力量可以供人使用,这使得汉代华北的旱田农业生产效率大幅的提升。
到了汉武帝末年,就是当时担任收数都尉的赵括,他发明了叫做代田法。代田法是将田地开成一条一条高低相间平行的,其垄畦低垄高,将作物种在其上,留出拢来。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当中,遇到需要除草的时候,不需要去把杂草拔掉,而是把陇上的部分的土铲下来,覆盖在其上面。如此一来,垄上的草,其上的草都一起被覆盖在土里面,这样不只是省掉了除草的功夫,而且可以让作物根基的附土变得厚一点,从而有更好的保温的效果,还降低了农作物长高之后被风吹倒的危险。反复的把陇上的土铲到其上,陇变得越来越低了,相对其就变得越来越高。一个生产季结束了之后,重新整地就把原来的其整成了龙,又把原来的垄整成了其,于是又有了这种轮作的效果,等于就是土地被分成两个部分,笔记只用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呢是休更,以便来年使用。
代田法真的是很聪明很有效的发明。一开始朝廷先在长安附近的关田进行试验,得到了非常大的成功,然后才推广到民间去。普遍运用代田法,又使得汉代农业生产再次往上升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代田法要先在关田上进行实验呢?朝廷对关田有充分的掌控只是其中的一个理由。另外的理由是,如果你要把田地整成一高一低一高一低的这种起垄平行状况,你需要耗费庞大的劳动力。关田一定有铁犁,也有足够的牛可以做得来。一年工作完成,第二年要再将其整成肉龙,整成齐,同样又需要有庞大的劳动力。还有代田法的代这个字呢,实际上就是让土地的利用率减半。只有一半的面积用在播种生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