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心理课:让孩子变得更好-02孩子和”错误“交朋友,而不是干掉它
怎样轻松培养独立且合作的孩子的第二节课。这节课我们会谈一谈教孩子和错误交朋友,而不是干掉他。
我们在前面的发刊词里面有说过,6至12岁是孩子从儿童到青少年之间的过渡期,也是飞速成长期。这个时候他们的小脑袋瓜里会从外部进入各种各样的声音,他们会在尝试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得到批评或表扬的反馈。他们会开始进入更复杂的社会群体,接触到各色的人,也会开始亲身的去体验输与赢、好与坏、成绩的高低等等各种社会标准。飞速成长期,失去陌生的领域挑战。在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割破了手脚或者走错了路的情况,也就是那些我们认为的错误。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第一次撞到了社会意识发展,两者融合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处处是未知,每个地方都需要探索,每个边界都需要探寻,因此他们犯错的概率也就显得特别高。这个犯着错快速长大的小学生涯,就是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错误,从错误中去找到成长的机会。
其实从本能上来讲,每个孩子天生就是可以从错误中成长的,他们的生命力很旺盛,对世界充满好奇,会本能的去尝试冒险,去突破各种自己不熟悉的新鲜事物,对于探索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失败,孩子也能够很好的面对他自己兴许会对错误感到懊恼、沮丧,但是很快就能自己摸索出一套应对的方案来,积极思考,一个思路不通,换一个思路再继续尝试。不惧怕错误,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求知欲,不断的扩展自己的认知经验,这是我们生命智慧的本能。
到了6到12岁这个阶段,一般父母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多少会出现一些无法跟错误相处的特质来,比如说死不认错,逃避责任,甚至有时候还会撒谎骗父母或其他的大人。又或者表现的非常的被动,没有主见,做什么事儿都是推一下动一下。还有无法接受失败,在犯错之后会对自己生很大的气,好久都缓不过来。又或者特别担心别人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担心别人会怎么看我,担心别人的眼光还会对自己失望,产生我就是不行,我太差了这样的消极的想法。当孩子出现了以上的特质时,做父母的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发刊词里我有讲过,培养一个独立且合作的孩子,首先需要他有独立性。只有足够自信和勇敢的孩子,在不断自己做选择,不断试错,自己承担责任,独立思考,并且从自己的错误和曾经的经历中去优化自己的选择,调整自己这个过程,独立性才会很好的发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