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心理课:让孩子变得更好-01子性格被原生家庭影响的基本要素
这一节是我们这一模块正课的第一节。在几年前,我曾经去深圳做父母工作坊。
有一次一个爸爸在课程上举手问我说,周凡老师,我们家的孩子是个男孩,胆子特别小,每次出门的时候就不太善于跟别人交往。很多时候我会跟孩子说,让他跟叔叔阿姨打招呼,但是这个孩子就会躲在我的腿后面,然后怯生生的露出半个脑袋,怎么跟他说都没用。他总是胆子很小很腼腆,不愿意主动去跟别的小朋友或者是成年人开始说话和玩耍。
这个爸爸很担忧,他告诉我,他还试过把孩子送去演讲训练营练习说话的胆量,平时也总是鼓励孩子去主动和小朋友玩,结果推动了这个孩子几次之后,孩子反而越来越胆小内向了,他问我,周老师,我该怎么办?怎么可以让我的孩子变得大方开朗一点?我看着这个爸爸一脸愁容的样子,问他,那你自己呢?你自己在生活中是一个开朗外向善于交际的人吗?然后爸爸说我不算,我是学理工的,属于那种比较典型的理工宅男。我的朋友就那么几个,我不太善于进入陌生的圈子结交朋友。我接着问他,那孩子的妈妈对孩子内向这件事情上是什么态度呢?爸爸说他觉得孩子这样没什么,他说这个年龄这样子很正常,然后我就明白了。
我笑着跟他说,让我猜猜看,孩子的妈妈性格应该跟你不太一样,他是不是比你要更外向,更擅长社交一些呢?爸爸说确实是这样,孩子的妈妈是一个比较外向,人缘很好,很容易交到朋友的人。后来在课程上我就提醒这个爸爸,其实孩子的内向腼腆跟你很像你之所以很希望孩子的这个部分能够改变,是因为在你的内心深处对于自己不善言辞,不太能够接纳,你很希望自己能够改善,但是因为目前很难做到,所以你把对自己的期待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了。这个爸爸真的是一个挺有觉知的人,他当时一听很快就意识到了,并表示说确实是如此,并决定回去以后对孩子内向这件事情会要让自己变得更放松一些。这个父亲的觉知让他再看清楚孩子身上这个让自己揪心的问题,其本质是自己对自己内向的不接纳。然后他很快意识到,是自己把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投射在了孩子身上,而孩子本身这样子是没有问题的当他想清楚这件事情之后,首先就放下了对要求孩子外向这件事的执着,然后他也正面的看到了自己对于内向的自己的不够接纳,那么在以后他就可以一边学着接纳孩子的内向,一边学着接纳自己的内向。亲子关系变好的同时,也能够让自己更好的成长,这就是亲子关系奇妙的地方。通过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我们能够看到更深层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