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主动性的孩子-01像理解用户一样理解孩子
怎样培养有主动性的孩子?课程第一讲我想先跟你说说培养孩子的基础,就是像理解用户一样理解你的孩子。
这个怎么理解呢?我先讲一个故事,两年前的某一天,我们全家在美国一个城市旅行,我当时在一家童鞋店闲逛,两个孩子和爸爸在外面的游乐场玩。过了一会儿,我儿子他他叫闹闹,闹闹就满头大汗的冲了进来。他全身脏脏兮兮的,鞋子和裤子上满是沙子,不少就掉在鞋垫这个光洁的地板上,我就感到特别不好意思。这个时候我听售货员就开口了,你一定玩的特别开心吧。我今天还记得,他当时说这话时还满脸笑容。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其实经常遇到我们家这熊孩子在外面调皮捣蛋的情情况,对路人的各种评论我都是有心理准备的。我以前也见过售货员,遇到这种情况不说话就不错了。遇到好心的大爷大妈还会提醒我赶紧让孩子去洗洗之类的。所以这位售货员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他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儿的,玩沙子是个特别棒的活动,干不干净不重要,重要的是好不好玩儿。这位售货员的方式就属于典型的同理心沟通,英文叫empathy,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今天同理心已经被看作是处理人际关系,合作协同以及产品设计的基础心法。
人际关系专家会建议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教育专家会强调培养孩子同理心的重要性。企业更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产品和服务。我所在的公司是面向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教育产品和服务的那以我所在的教育科技行业为例,我们直接用户就是校长和老师,最终用户是家长和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产品研发和推广的时候,必须不断换位思考,理解不同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在这个过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要做到换位思考真的太难了。因为让一个人换位思考,其实是反直觉的,他需要你跳出自己的世界去体验对方的处境和情绪。更何况我们有四类用户,那么在校长、老师、家长、孩子这四类用户中,哪个最难理解呢?
答案是孩子。因为成人和孩子是处在两个世界,他们的沟通存在3种不对称。第一就是信息不对称。比如我家老二身高只有1米,他眼中的世界和我眼中的肯定不一样。又比如孩子大半时间都在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我们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在学校的经历,只能靠家长会或者平时和孩子聊天获得一些信息碎片。第二心智和思维方式不对称。孩子和大人他们心智发展的成熟度和社会经验上是有巨大差异的,所以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是很不一样的。比如大人做事就会考虑社会规则和别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