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透武侠小说史-17说金庸:英雄也分不同类型吗?
这一讲开始,我要用四讲来说说新武侠最杰出的代表金庸。我会从人物形象、历史观、世界观几个方向探讨金庸对武侠小说的贡献。最后想跟你聊聊为什么金庸会成为当代华人文化的最大公约数。
这一讲我们先说说金庸笔下的两位英雄。对金庸的生平你可能比我还熟悉,我就不啰嗦了。需要的话,在得到的每天听本书里,我解读过一本金庸的寻他千百度,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听一下。
金庸对自己的小说很谦逊,他说我的武侠小说虽然有一些文学意味,但仍然是娱乐读物,最好不和真正的文学相提并论。要说他有什么愿望,那就是希望读者能记住自己所刻画的几个人物,从中获得启发和感动。那么我就尊重老先生的意愿,从金庸最喜欢的几个英雄讲起。金庸最喜欢的几个主角是乔峰、杨过、郭靖、令狐冲和胡斐,他们都是融合传统侠义精神和现代情感模式的侠客。不止他喜欢,我们也喜欢金迷,常拿这些大侠来自我激励。分析这些英雄的人格结构,我们会发现两种不同的属性,我称之为品格英雄和性格英雄。
我们先来说说品格英雄是什么?这要从中国文化的特质说起。我们前面讲到中国宗法社会成熟之后,个人意义在于完成宗族义务,终极目标是光宗耀祖。品格英雄的意义也是这样的,要履行公共义务,完成对群体的职责。
这个标准可以追溯到很远。按照人类学家的描述,中国古代氏族领袖必须是文化英雄,就是要有重大德政,拯救苍生于水火,留下显著的文化记忆。比如大禹称王的合法性不是血统,而是他治水的功绩,即使发动战争,也必须描述成从B政下解救人民,也等于是一种造福。商纣王是不是真的残暴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他战败了,所以他只能残暴。而这就和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民族史诗里歌颂的英雄,大多都只是说他们多么勇猛善战,获得了多少战争荣誉。
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可以说都代表着儒家道德规范认可的品格,要符合仁义忠孝,舍生取义是硬门槛,最好的典范是关羽、岳飞、文天祥。民间英雄可以有特殊的江湖道义来制衡他在礼法上的不规范,但等级评价就要低一些,在世俗生活层面,品格英雄也有变种,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大哥,因为他们能为别人出头解决问题,主持公道,受到人们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