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帝国-08轮子时代|第六节|孔子逸马
第二章第六节,孔子意马。在春秋时代,乘坐什么样的车事关身份和体面。晋书舆服志就说,古之贵者不乘牛车。孔子既然视你如命,所以说他只能是乘坐马车,而且是两匹马拉的车。史记当中说孔子见老子就是一胜车两马。事实上孔子在57岁的时候已经名满天下。
当时鲁哀公新即位,特意给孔子送了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个小家奴,以资助他出行。收到了这份特殊的礼物,孔子就高兴的上路了。不顾年老,奔波于各个君主豪门之间。孔子居尉月馀,灵公与夫人同车,患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当时的贵族都是爱马如命的公子弟,是宋景公的兄弟,他有四匹白马,被宋国的大司马桓颓看上了。宋景公就把马要了过来,转送给了桓颓。公子弟知道之后,不仅把马要了回去,还把环颓给揍了一顿。桓颓和公子弟为了马在明争暗斗,打的是不可开交,最后连鲁国的孔子都被牵扯了进来。
孔子路过宋国的时候,环境就想杀了孔子,但是又不好下手,就把孔子乘凉的大树给砍了。弟子们很害怕,劝孔子赶紧走。孔子不以为然的说,我这么有德行的人,他还腿能把我如之何?
在吕氏春秋当中还讲了一个孔子毅马的故事,说孔子出行的时候在路边休息,一不小心让马给逃脱了。马啃食了农民的庄稼,便被农民给扣下了。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也能说会道,就跑过去要马。结果子贡是费尽口舌,也没有把马要回来,农民根本就不理他。孔子身边有一个干力气活的仆人,跟随孔子多年了,他就说让我去试试。这个仆人过去对农民说,你不在东海种地,我不在西海耕田,我们都是农民,我的马怎么就吃不得你的庄稼呢?农民听了哈哈大笑,就说还是你会说话,比刚才那个人强多了。农民就把马还给了他。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他的思想境界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有一次孔子退朝,听说马厩失火了,就问伤人乎而不问马?后世的朱熹解释说,孔子非不爱马,然恐伤人之一多故未暇问盖贵人贱处,理当如此。
我们现代人常常把孔子称为教育家,但实际上孔子的教育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两码事儿。现代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普通大众的职业技能。孔子虽然是有教无类,但其实仍然是一种贵族式的精英教育,重在培养一个人的道德操守和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