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帝国-02轮子的起源|第二节|发现轮子
发现轮子。人类在蒸汽机出现之前的大多数时间里,搬运东西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在一些不太好走的山道和沙漠,通常只能是托运。比如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就是用脚夫、驼马或是骆驼载着货物进行长途运输的。
在公元300年至500年间,骆驼运输的兴起完全改写了欧亚大陆的历史。在沙漠地区,骆驼被证明是比牛和马更有价值的运输工具,他们每天的运输路程比马远了2倍,也更为廉价,更易于组织,并且不需要道路。这意味着能够相对容易的穿越中亚漫长的陆路通道。骆驼可以背负的重量比牛马驴都多。在理想状态下,双峰骆驼可以驮着200公斤的货物每天行进50公里,单峰骆驼可以驮着100公斤的货物每天行进60公里。它们能够轻易的通过轮车无法穿越的沙漠,而且骆驼的饲养成本几乎为零,它能够在沿途找到食物,这和帆船很像,因此被称为沙漠之舟。正像是一些历史学家所说的,骆驼导致了全球贸易的早期扩张,骆驼带来阿拉B世界和中国以及南亚的商业繁荣,如同一个巨大的风箱,煽起了全球经济的火焰。
在更多的时候,中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一般都是用人力去扛挑担或是背。在轮子时代到来之前,这种状态一直没有多大的改变。即使是在现代社会,在一些无法修路或者是被认为投资修路不划算的地区,人们仍然是只能用肩担或者是背篓来搬运物品。自古以来扁担和背篓几乎是中国独有的运输工具,这实在是令人惊奇。同样大多数中国人也没有用头顶着货物运输的习惯。而在非洲、印度和朝鲜的很多地方,人们常常是用头顶着重物,甚至用不着手扶就可以走很长的距离。
对原始人类来说,一切运输都得依靠自己的双腿。人们常常要步行去很远的地方,运送货物的办法就是用肩膀扛,用脊背背、用双手提,用脑袋顶。在一个现代人看来,古人在生活当中常常不得不同时扮演着驴子、车子和起重机等等角色。
在直接承担货物的重量之外,比较省力的方式就是把货物在地上拖动移动,尤其是面对大重量的东西的时候。在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块叫做青芝岫的巨石,长8米,宽2米,高4米,重达30吨。这块石头是在房山县的良乡发现的,后来为了把它运到颐和园,乾隆皇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当时采用的办法就是拖拉移动,为了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