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成语课-36一鼓作气
今天我要给你讲的成语叫一鼓作气。一鼓就是敲第一遍战鼓,做气就是振奋士气。连起来就是说敲第一遍战鼓最能振奋士气。直到今天人们在拔河、赛龙舟的时候也经常敲鼓。
不过咱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敲鼓的故事藏着大智慧。说春秋时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抢什么呢?抢齐国国君的这个位置。结果公子小白死里逃生当上国君了,就是有名的齐桓公。齐桓公一看说我赢了,我成成功了,胜利了,他就想报复那些当初曾经帮过公子纠的人。齐国旁边就是鲁国,鲁国国君帮过公子纠,所以齐桓公就派大军去进攻鲁国。听说齐国打过来了,鲁国国君吓得脸都白了,但是也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那时候打仗,双方列好战阵,要先敲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就激励自己人,同时也是向对方发起挑战,那咱们打不打?问一下,这个时候对方也会敲鼓应战,就好像咱们微信回复说,那就打呗,来吧,这么一来,双方都敲响战鼓,军队合着鼓点冲锋,这仗就打起来了。那个战场上,齐齐先率先开始敲鼓了,鼓手敲得特别卖力,战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他高高举起武器,喊杀声震天响,随时准备冲锋,把鲁国打个落花流水。鲁国国君也像敲鼓冲锋,可是他手底下有个聪明人叫曹刿,曹刿拦住了鲁国国君,那个别急呀,先等等。
齐军第二轮敲鼓叫真了,鲁国国君又想跟进,再一次被曹贵给阻止了。等齐军敲第三遍鼓的时候,曹刿才说,咱们可以应战了。鲁国国君赶紧下令打虎冲锋。鲁国士兵心里憋着气,一听自己这边战鼓终于想起来了,他们拿起武器嗷嗷叫的冲上去了,一下子就把齐G军队揍了个满地找牙。
仗打完以后,鲁国国君对曹刿说了,今天这一仗多亏了你,可我连怎么赢的都不明白。敌人刚开始挑战的时候,咱们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应战呢?曹刿说了,我给你讲讲,敌人敲鼓是在给自己鼓劲儿。敲第一遍鼓的时候,敌人个个精神振奋,可以说是一鼓作气,这个时候咱未必打得过他们。但敲第二遍鼓,敌人举了半天武器,已经有点累了。到第三遍敌人已经很疲劳了,这个时候咱们自己人憋屈了半天,正是斗志高昂,想狠狠打一仗出气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打,我们的胜算才更大。怎么样?曹刿这个人是不是特别聪明,特别擅长打仗?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成语叫一鼓作气。这句话出自春秋左传,是曹刿对鲁国国君说的。意思是说敲第一遍鼓可以振奋精神。但现在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趁着某种有利条件,一口气的完成计划取得成功。有时候也形容通过不断努力取得成功。其实做很多事情都需要一鼓作气,那你有没有那种咬着牙排除了其他一切干扰,一口气把某件事做完,达成某种目标的经历呢?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就可以说是一鼓作气了。
咱们来看个例句,爬山的时候我们一鼓作气爬上了山顶,那里的景色美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