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课-04怎样摆脱孤独感?
今天我们来聊聊孤独这个话题。为什么会觉得孤独呢?孤独会对一个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怎么样才能忍受或者说摆脱孤独?
我读初一的时候,我爸爸出了场不大不小的车祸,妈妈在医院陪着照顾着。后来他们说那年我爸住院三个月,我不确定他们有没有骗我,毕竟当时我才11岁。我总记得也可能是感觉爸爸妈妈离开了至少半年那会儿,我在爷爷奶奶家吃住,虽然说每周都能在医院见到爸妈,但是每天凌晨五点的时候,我会在万籁俱寂无边黑暗当中醒过来。独自一个人坐在床上,只觉得内心空空荡荡的,但是又有各种声音,挣扎的、恐惧的、无所平静的,他心里来回的撞击返回,嗡嗡作响。我才11岁呀,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成年了之后,我又有过几次离群索居的生活,才发现可以把它叫做孤独。当我们想拥有自己当前所没有的那种与他人更多更亲密的接触的时候,就会产生孤独感。
心理学家罗伯特维斯把孤独分成社会隔离和情感隔离两个层面。前者是缺少社交网络导致的,后者是缺乏深厚的人际关系导致的。情感隔离导致的孤独是沉重深刻的,是根本上的。但是如果能让自己置身于社交网络之中,也可以获得有效的安抚。11岁的时候我就发现,虽然早上的时候我的心像是被一切东西揪着、抓着,但是当我来到学校,见到老师、同学,我马上就觉得安全了,踏实了。早上的场景就像是平行时空发生的事情一样。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具有归属需要,这是人类长期演化的产物。为了满足归属需要,我们努力和他人建立和维持亲密的人际关系,我们还期待与那些了解关心我们的人交往和沟通。
但是大家肯定也会发现,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刻意追求孤独的人,甚至可能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你喜欢独自完成事情,那这又是为什么呢?挪威的森林中有句话,哪里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只要跟他人一起,就一定会有偏好和需求的不同,那冲突肯定是不可避免的。社交需要沟通,需要妥协,需要我为你让步,你为我让步。但当一件事的奖赏意义大于代价的时候,我们才会主动追寻他。如果对一个人来说,关系所带来的价值没有办法去抵消那些代价,那追求孤独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里的孤独要加引号,因为严格意义上说,他们追求的不是孤独,而是独处。孤独跟独处并不是一回事儿,在完全独处的状态中,我们通常也能感到满足。是不是很奇怪?因为这里的独处只是物理上的相对隔绝,而不是情感的那其一,即使经常身处于独自行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