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01:神话时代、夏王朝-10彭头山、大溪、屈家岭、石家河文化
我们继续来讲中国大陆上不同区域的农业社会在新石器时代的社会进展。上一集我们由北向南走到了人口密集社会高度发达的长江下游地区。今天我们在溯江而上去长江中游看看。从考古分析来看,长江中游地区很可能是稻作农业开始的核心地区。
中国历史01:神话时代、夏王朝-10彭头山、大溪、屈家岭、石家河文化
我们继续来讲中国大陆上不同区域的农业社会在新石器时代的社会进展。上一集我们由北向南走到了人口密集社会高度发达的长江下游地区。今天我们在溯江而上去长江中游看看。从考古分析来看,长江中游地区很可能是稻作农业开始的核心地区。
在今天湖南省的澧水流域曾经存在过长江中游最早的一个文化叫彭头山文化。这个文化有两个代表性的遗址,一个就是彭头山遗址,一个是巴士當遗址。巴士當遗址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大陆发现的最古老的环壕聚落之一。就像我们之前讲过的,建造环壕是规模相当巨大的土木工事,这就必然需要凝聚力相当高的社会组织。八十垱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稻壳,虽然关于这些稻壳是栽培稻还是野生稻还存在争议,但是很明确的是,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采集并且储存大量的稻谷了。八十浪遗址的环壕除了可能用于防御野兽,还可以保护采集来的稻谷。
说到黄豪,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城头山遗址也是一个黄豪聚落。它也是在湖南澧水流域附近,比80浪遗址稍微晚一点。在城头山遗址除了黄豪,还发现了水田,对灌溉、排水、饮水都有所调节。虽然和之前说的长江下游的水田就是苏州的草鞋山遗址,可那里的水田构造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在根据不同的环境精心的栽培着水稻。
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长江中游地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叫大溪文化,就是溪水的溪,它的代表性遗址就是重庆巫山的大溪遗址。在大溪遗址的墓葬中,不管是它的前期还是后期,性别比例都是女性居多。事实上在长江下游地区一直到崧泽文化期也有同样的倾向,这和同一时期的黄河中游地区以及渭河流域的情况是反过来的这也许可以说明这里的稻作农业地带还处在母系社会的阶段。不过长江中游的农耕石器并不发达,在这个阶段收获工具暂时只发现了用蚌壳的侧缘加工而成的泵联用作农耕的石器,啊,几乎没有发现什么,很可能当时用的是难以留存的木制品或者骨角器。相比同时期的长江下游,为了农耕都出现了石,离那就差得远了。甚至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的屈家岭文化以后的阶段,长江中游也仅仅普及了用于收获的石刀而已,而且这种石刀可能也是从黄河中游引进的。总之根据我们目前的发现,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器发展比较缓慢,不太看得出来有农业的集约化倾向。
为什么还要谈农业的集约化呢?想必你还记得我们在上一集里有所讨论的长江下游的农业情况。因为这种生产方式集结了男女的共同劳动,劳动流程也高度分化,这是社会组织化发展的一大证据。而在长江中游地区没有体现出同样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