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01:神话时代、夏王朝-09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
在展开今天的正文之前,编辑希望我代为回答一下一位听众朋友的留言。这位听众留言说希望我们能做一个前行提要,提示一下没讲的重点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想请各位回过头去看一眼这一章的章节标题,社会的组织和阶层化。
中国历史01:神话时代、夏王朝-09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
在展开今天的正文之前,编辑希望我代为回答一下一位听众朋友的留言。这位听众留言说希望我们能做一个前行提要,提示一下没讲的重点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想请各位回过头去看一眼这一章的章节标题,社会的组织和阶层化。
这个其实就是这一章的主题。只是在讨论这个大问题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去研究聚落的房屋结构,墓葬的情况。但是每个地方的表现又都略有差异,跟其他地区也有交流和互动。还有就是很多考古成果还没办法得出特别确切的结论。所以我们听着可能有点懵,但是不管这些考古结果是如何的细碎,他们其实都展现了一条历史发展的主轴,那就是中国如何从原始社会一步一步发展出组织,分化出阶层,最后走向了我们更为熟悉的国家的历史。
之前的两集我们主要介绍了中国北方的一些考古文化,仰韶龙山了、大汶口了、山东龙山等等。今天我们沿着山东的区域文化一路向南,讲一讲交流互动。很多的长江下游地区跟北方不同的是啊,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基本没留下什么遗址的痕迹,可能是被海平面彻底覆盖了。不过这个话,这是本书出版的时候说的。近年来其实有一些新的发掘成果,比如说小黄山遗址、跨湖桥遗址失败都在公元前的7000年到5000年。
第四章里头我们讲到过全新是开始地球环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在这前后地形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动,长江下游的沿海区域可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比如在现在上海以西的太湖,它的形成就跟这个海平面的上升下降有很大的关系。这里在更新时曾经是一个低谷,随着全新式的海平面上升,海域扩大,这一带形成了海湾。到了公元前4500年左右最高海平面期以后,海平面逐渐下降,海域后退,附近一带又形成了沙洲,再加上泥沙的冲击作用,逐渐成为陆地。这个海湾因此而封闭,形成一个细縠,并且保持至今。这就是今天的太湖在太湖周围的遗址,比如说草鞋山遗址,最早的层面只能确认到公元前4000年以后,很可能是受到了地形环境变化的影响。就算曾经还有更早时期的遗址,现在可能也已经荡然无存了。
同样的,在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遗址,在公元前6000年之前,这里也曾经是海滩或者河口地带。可惜在此之前,遗址附近也被海平面覆盖。后来海域后退,地形环境趋于稳定,才开始出现人为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