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理科普什么是“空椅子技...正文

什么是“空椅子技术”?

发布于1年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什么是“空椅子技术”?
文/龙爸开讲

什么是“空椅子技术”?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分支叫:完形心理学派,音译过来就听起来比较炫酷——格式塔心理学派

我们今天要科普的心理学知识就是来自于完形心理学派,它是“空椅子技术”。

它是一套整合身心的方法,可以促使当事人**外显。


01

空椅子技术

这个技术的操作并不复杂,有一个房间、两把椅子即可:

来访者先坐在一张椅子上,扮演内心冲突的一方(暂称之为“成功者”);

然后,来访者换坐对面的椅子,扮演内心冲突的另一方(暂称之为“失败者”)。

让来访者所扮演的双方持续保持对话,以挖掘其内心深层的情绪与情感,借此将心底所思所想外显,让来访者充分认识、体验自己的内在冲突,从而接纳、整合自我内心的各个方面。


空椅子技术主要有三种形式:

  • 倾吐释放式

  • 自言自语式

  • 与人对话式

其中倾吐释放式比较适合激烈情感的抒发,它鼓励来访者把自己没有机会或者没来得及说的话全部表达出来,从而减少内心的负疚感、痛苦。
因此它经常被用过哀伤辅导中。

下面我们就以哀伤辅导为例,说一下空椅子技术的细节。


02

哀伤辅导

有很多人因为亲人的突然离世,或者某种原因两人离散,当事人会沉浸于亲人离去的悲伤、痛苦中无法自拔。

运用“空椅子技术”可以让当事人对着空椅子倾诉对于离去者的情感,让他们浓稠的幽伤得以舒缓,并最终摆脱。

小Z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她自幼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因此,父女之间的感情远甚于常人。

可是,两个月前,父亲突发脑卒中逝世。
小Z都没有看到父亲最后一面,正在奔家的过程中,就收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

小Z陷入深深的悲伤和内疚,终日以泪洗面、悲痛难以自已,整夜整夜无法入眠,闭上眼睛都是父亲的身影,还出现了食欲不振、神经衰弱的症状。

这种状况持续了两个月不见缓解,家人百般焦虑,最后求助到心理咨询师这里。


咨询师评估之后发现:小Z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失去了对至亲之人对话的机会,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感和大量的“未完成事件”,因此,内疚、悲伤、无助等负面情绪纠结郁积在心里,无法表达得不到释放。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病根在于小Z的潜意识
她的各种与父亲相关的情感,与大量的记忆和想象纠结在一起,可是它们却只是在潜意识之中无法外显。

咨询师认为小Z的情况比较适合使用“空椅子技术”,帮助她勇于面对自己被压抑的情感,接受父亲走了的现实。


在开始之前,咨询师给小Z说明了这项技术的原理,征得了她的同意。
场景是这样布置的——

两把椅子面对面放着;

咨询师坐在两把椅子的中间。

小Z入座后,咨询师注意到她十分紧张,便先引导她做全身放松,尽量在椅子上调整出舒适的坐姿,并进行吸呼的调整。

当她彻底放松后,咨询师引导她展开想象:父亲就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她可以向亲爱的父亲倾诉心中的感情——

小Z起初只是呆呆地看着对面的空椅子,她似乎是想透过椅背看见已经走了的的老父。

几分钟后,她开始慢慢诉说:“爸爸,我找不到你,你到底去哪儿了?你不想要我了吗?你真的要抛弃我了吗?我以后该怎么办……

小Z一开始低低抽泣,后来越来越情绪化,咨询师只好暂时停下来让她平静下来等待。
她平静下来后又开始了……如此反复。

在后来的身份交换过程中,小Z坐在另一张椅子上,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深呼吸,放松身心,逐渐沉浸在这把椅子所代表的父亲的情感中。

这一次,小Z相对平静,诉说了父亲对女儿的思念和不舍,鼓励她和家人一起好好生活。
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咨询师观察发现小Z的情绪越来越稳定,言语也越来越理智。
这时,咨询师提醒小Z与父亲告别,并在征得小Z同意后结束了空椅子会谈。


事后,咨询师与小Z讨论、询问她整个过程的想法和感受。
小Z说,她的情绪平静了很多,愧疚、愤怒、恐惧、无助等负面情绪都得到了宣泄。
她现在更能理解父亲的感受和浓浓的父爱,心里充满了温暖的力量。
虽然与父亲的告别令人心碎,但现在她终于可以接受父亲离开的事实,带着悲伤勇敢前行,继续未来的生活。

咨询师见证了空椅的神奇力量,也反思了使用空椅技术时的突发事件处理:

在使用空椅技术之前,应该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并评估空椅技术是否合适。

在使用过程中,要营造安全、信任的氛围,引导双方充分投入谈话情境。
如果当事人过于情绪化,咨询师应立即停止,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待当事人平静下来并能理性思考后再继续。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