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理科普来访者不愿吐露心...正文

来访者不愿吐露心迹,该这样做……

发布于1年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来访者不愿吐露心迹,该这样做……
文/龙爸开讲

来访者不愿吐露心迹,该这样做……


心理咨询师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来访者三缄其口,或被其一再追问该怎么做的情况。
该如何应对这两种情况呢?


咨询中被追着一路索要的建议无非是两种:

01 与求助者有关的

比如“老师,你认为我应该怎么办呢?”、“你觉得孩子的作法对吗?”、“我们该离婚还是维持婚姻关系?”、“我还需要在这个无聊的工作待下去吗?”……

如果你是一个刚入行的新手,面对求助者连珠炮似的追问,一定会手忙脚乱的。
就算是资深的咨询师在非恰当的时机也不适宜直接告诉求助者该怎么办。
因此,你的回答大致会是如此:

“这个问题对你的困扰的确比较大,可是我并不能马上仓促的给你一些建议,我们保持沟通,尽快确定问题的性质与程度……”

这当然是实事求是的说法,不算错。
可是如果在咨询过程中反复用这种话语搪塞求助者,你自己恐怕都会觉得很乏味,而且会降低自己在咨询师心目中的形象。

可何况人家可能是十几年都搞不明白的问题,你就那么能,才短短几分钟就知道如何做了?我还真不信。
再者,如果是求助者上来就要答案的,很多时候只不过是需要你的共情,而非真的答案。
因此,我们的答案最好本着以下三个原则:

  • 施展你的共情能力,迅速形成较良性的咨访关系;

  • 展现你与求助者一同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态度;

  • 用你的肢体和语言表示你对求助者的看重。

言语千变万化,刚开始的咨询能做到上述三点已经完全可以了。
不过,求助者仍然会对于你没有给他们明确的建议而心存不满——这很正常,咨询的第一步就是要缓解他们的情绪,把他们的问题做一些转移。
求助者有些情绪是可以被接受的,因为这本来就是咨询的大部分工作内容。


如果你马上给求助者问题的答案,而且在咨询过程中开始讨论这些内容,那结果会如何呢?你认为他会满意吗?

事实上,是表面上满意,内心却是失落的。
为什么呢?

因为咨询刚开始就走偏了
有心理问题的人,通常被负面情绪所缠绕,那么最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缓解负面情绪对于求助者造成的痛苦,对吧?

你难道会真的认为对于一个很生气的人而言,他现在要求是一个不生气的办法吗?肯定不是,而是要让他不那么生气。

另外,即使你对于此类心理问题驾轻就熟,也不适宜马上给答案,否则有可能让求助者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笑话、一个傻子。
因此,他难免恼羞成怒,这对于你们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绝对会是一个挑战。
如果这样,你的这次咨询就将以失败告终。

这也是有些口无遮挡的咨询师,明明感觉沟通得十分热烈,分手时一再表示下次再来,可是转头就是黄鹤沓然。


 02 与咨询师有关的

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确实是鱼龙混杂,很多求助者其实是拿不准对面这位咨询师是不是骗子。
因此,他需要一再求证,想要加强自己对这次咨询的信心。

比如“你认为我这种状况,心理咨询对我有用处吗?”、“你觉得我们做几次访谈会有效果呢?”、“我这种问题以前你们遇到过吗?”……

这种问题的潜在词是:告诉我你行,能把我治好
这种问题其实是蛮坑的,很多新手都是栽在这种阴沟里的,他们全然没有理解求助者的动机,而过度的摆明问题的难度,让求助者迅速跌落绝望的深渊。

何为绝望?

比如“你这个问题可是太严重了,重度抑郁症啊,没个十年八年的别想治好!”,得,这算是直接判死刑了,那还不绝望?正确的表达应该是:

“这种案例不算罕见,我们这里成功处理过十几起,你放心,我们会与你一起解决问题的。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在共情的同时,跟求助者谈一下他目前的状况与面临的问题,先把问题归纳清晰,放到有的放矢。

最忌讳的是一上来就过分正经的大谈特谈专业话题,这会让求助者感觉自己的问题太严重。

处理这种状况的原则是:对人不对事
比**访者非常焦虑,如果你马上针对焦虑去告诉他如何做,这就错了,你首先在做的是安抚好求助者本人。
心理问题还是要用心解决,心定了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

 

尴尬的沉默

很多业内外的朋友总说心理咨询师应该很能言善道,而我对此总是笑而不语。
其实,真正的心理咨询不是上课,在很多时候咨询师的话很少。

在我的经历中,“沉默”的情况更多,甚至每次咨询都会出现多次沉默,但时间长短不一。

在咨询的中后期,我和客户经常会10-20分钟以上不说话。
整个过程中我和客户沉默的时间最长,除了最后一句话“我们的时间到了”。

事实上,沉默的含义如此广泛,远远超出了语言表达的范围。
我们都知道,言语一般都是可控的,而最让人费解的就是“未表达的语言”。

其含义包括来访者的情绪(愤怒、羞耻、焦虑、悲伤、无助等),包括与咨询师的关系(紧张、忧虑、焦虑、不满、愤怒、竞争、报复、控制、内疚、享受等),还包括情感和关系的混合。

我对咨询师沉默的总体态度是:

  1. 要注意在咨询期间,求助者情绪中的沉默,咨询师不应该打破它;

  2. 如果沉默是由你们的咨访关系引起的,咨询师可以在沉默片刻后主动打破;

  3. 有一种沉默叫“默契”。
    那一刻不再需要言语,这是一次深刻的心灵相遇。
    这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沉默。
    任何打断都是一种破坏。
    这种沉默经常发生在持续一年以上的关系中;

  4. 咨询师对来访者提出的任何问题,保持沉默是不明智的。
    尤其是在网络咨询的第一次面谈中,咨询师不宜沉默太久,否则就意味着咨询中断。


打破沉默的原则是:让沉默持续几秒,然后说些什么

例如,“你是想到了什么还是什么都没有?”、“你此时似乎无法继续说话”、“你此刻有什么感觉吗”、“你想让我说点什么吗?”…………

注意,这样的休息应该是温和的提醒,绝不能“硬”。

例如,“你为什么不说话?”、“你感到紧张吗?”、“你看起来有点害羞”等。
这样的沉默就包**一些“不耐烦”或“评判性”。

这种打破沉默不是技巧,不是“沉默已经太久了,我应该打破它”,而是自然而然地想到要问什么。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