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课本里的古诗词-35《花影》太阳月亮在顽
今天我们来讲一首诗,叫做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这首诗很多全本里边,或者课本里边,或者课外书里边,会把这首诗题作苏轼创作。但事实上,苏轼的诗集里并没有这首诗,这首诗很可能是南宋末年的一位诗人写的。
那么为什么会把这个诗放到苏轼名下呢?是因为咱们古代有一本很重要的蒙学的课本,也就是启蒙的读物。给当时的小学生们读的读物叫做千家诗。咱们一说蒙学的经典,就是300千千3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跟千家诗。所以这样一些萌学的课本在编写诗的时候,往往注重这个诗本身写的怎么样。那么这个诗到底是谁写的,写于什么时候,这样一些事实的论证和确定,可能就不是那么严谨。
咱们也讲了这么多课了,我也会经常说到咱们小学课本里有一些诗,它未必题写作者或者题写题目是正确的。比方说登鹳雀楼,他不是王之涣的作品。比方说松下问童子言师才要去,那也不是贾岛的作品。那么这一首我也可以几乎很明确的说,他不是苏轼的作品。但是千家诗选了,而且这么几百年以来大家都在读,就总是把它放到苏轼的名下。咱们听了我的课之后就明白,这个是放到苏轼名下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所以人们一说到这个诗就说苏轼创作。
你们明白这个诗本身的的作者可能不是苏轼,或者说可能是南宋末年的其他诗人,知道这个常识就好了。好,我们来看这首诗本身。且不管它是谁写的,是北宋诗人苏轼写的,还是南宋人写的,咱们就看这个诗本身确实写的是很不错的,尤其是适合给小朋友们去讲这首诗。因为他描写的非常有神采,观察的非常细致,出来的这个趣味性呢又很浓,读起来就觉得有意思。它的题目叫做花影,这个题目就有意思。我们看到写花的诗太多太多了,但是呢,直接拿花影做题目的并不是很多。这个诗的选题首先就很有意思,他写影子,这个影子是什么样子呢?
第一句重重叠叠上瑶台。瑶台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作者给他做了一个美化,其实可能就是他们家的一个小台阶,几节台阶上正好有花影铺在上面,铺的重重叠叠的,说明是花团锦簇的。这个画影映在台阶上好,重重叠叠上瑶台就有一个动作,就感觉这个花影像一个活物一样,像个小动物,像一个小宠物,小猫缓缓的就爬到这个台阶上去了。那么我们想象花影它不是固定在那的,随着阳光的变化,天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