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课本里的古诗词-15《寒食》新的火种是新的
今天我们来讲韩翃的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青烟散入侯家。
题目非常简单,叫寒食。寒食跟清明在古代离得非常近,所以后来寒食节就慢慢的被合并到清明去了。咱们先讲一讲寒食节是怎么来的?寒食节源于很古老的一种民族的习惯,叫做改火。改火之前就得有一个工序,有一个程序,叫做近火头。一年的火种到这天的时候得把它灭掉,大家都不用,再重新起火打火,然后把这个火种再传播出去。这跟很古老社会那种祭祀活动有关系。也可以看到在很原始的社会里,火是多么关键的一个东西。
每到春天时候,大家会举办这样的仪式,感觉今年的春天换了新火,换了一番人间。甚至有的文献里记载,古人甚至春夏秋冬都要改火。后来可能觉得太麻烦了,是不是集中在春天有这么一个象征的意义就好,这是韩世杰的由来。后来大概到晋朝的时候,就是魏晋南北朝那个晋朝的时候,有的书里面就把寒食节的来历附会到一个历史人物,叫做介之推的身上,也叫介子推了。
介之推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知道春秋时候有一个霸主,春秋五霸之一叫做晋文公。晋文公重耳。重耳不是一开始就是霸主,早年他曾经逃亡在很多别的国家,在逃亡这19年的过程中,也是吃尽千辛万苦。介之推就一直帮助他,辅佐他,等到他回到晋国能够当上国王之后,就接着退。不想为他做官,就跑到绵山里边去躲起来了。
躲起来之后,虫儿说,那哪行,你对我真是恩重如山哪,你帮助我那么多,苟富贵勿相忘。现在我们都富贵了,怎么能把你给落下呢?就一定请他出来接着推。这个人也很倔强,我当时帮你那是有我的理由,我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爵位,所以我就是不出来,从而也人做事儿也比较绝,你不出来,我放火烧,你看你出不出来。结果介之推真没出来,就抱着树就被烧死了。所以这个人物身上,大家后来为什么要纪念他他有一种气节在里面。
古代人对很多不出来做官的这种隐士,抱有一种理想化的眼光。会觉得他们对于我们世俗社会中的人来说是一种提醒,是一种警示。告诉我们其实你追求的东西也没有那么重要,我不追求这些功名利禄,所以很多的这样不求做官,甚至完全拒绝做官的人,成为我们民族的英雄传统的一部分,这也是一种英雄,敢于去做事是一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