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课本里的古诗词-02《题西林壁》:苏轼李白在庐山隔空斗诗
今天我们来讲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个题目就告诉我们,这个诗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这个西林寺在庐山的西路,这样的一种写作习惯,在唐宋时期非常常见。去寺庙的墙壁上,去名山大川悬崖上、石壁上,去题写这个优美的文学作品。这就有点像咱们现在发什么BBS,你去那个墙上提一首诗,下面有人看到了就很可能给你喝一声。后面还有人看到这两首诗会想,这两首诗这第一首写的好,第二首写那么烂那么臭,还要往上赫。于是他就写个第三首,然后第三首底下还加了一段小评语,第一首写的好,第二首写的太烂,第三首是我写的这就好比是BBS里跟帖了一个一个跟下去,很有意思。所以我们说宋代的很多的题壁诗,题壁的文学就有点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可以这么无限的轮转下去。等这个墙壁填满了,甚至就会有人给他一抹,于是又有人新的往上提写,就像现在有人删切删没了。
好,既然说到这么鲜活的一个场景,那么咱们就看这首诗,也尽量把它看着鲜活一点。什么叫看着鲜活一点呢?我们去复原苏轼是如何写出这首诗的这首诗其实一点都不难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
然后就讲哲理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你就在这儿。有人说这个哲理是什么呢?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人说这个哲理说的是看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的角度才会有不同的发现。把这些角度给综合起来看,才有可能把握到真理,所以这个是会引起很多人的联想,他确实写得好,完完全全从一个写山水的这个诗里面抽象出一个很深刻的哲理出来了。
好,那我们就看这样一个哲理,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呢?苏东坡我们都知道写诗写的多,文章也多,平时没事就爱记点东西。他随手记的东西后人都非常的珍惜,于是有一本书叫做东坡志林志就是记录的意思,智灵就是他记了一堆东西给它收集起来。
宝贝宝贝,苏东坡写的东西。好,这个东坡之灵这本书里面有一篇小片段,小文章叫自游庐山。这个就是我们解读题西林壁的一把钥匙。他告诉我们这样一首千古名作他怎么写出来的,我们来看记游庐山怎么写。
说朴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我刚到庐山的时候,觉得这庐山太美了,其而且秀平生所未见,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地方。但应接不暇,都看不过来了,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