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权力博弈-19论领导者的自我修养
三国讲到现在,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各路豪杰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靠铁腕的靠铁腕,靠情商的靠情商,靠嫁妹妹的就嫁妹妹。那么魏蜀吴都立起了自己的山头,成者王侯败者寇,好像大家都很厉害。
然而如果我们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看看,几个领导的修养就显出差异来了。领导者的第一个自我修养就是善于用战略人才,一代霸业是需要有战略眼光的,虽然这三位都善于用人,但重要性不同,人才的战略使用也不同。比如刘备先后与大小军阀进行混战,屡屡以失败收场。经历过数次挫折之后,他反复思考,才悟出了人才还是核心竞争力。刘关张打打杀杀是没有前途的,于是先三顾茅庐请出卧龙诸葛亮,并与其制定了天下三分的宏伟蓝图,后来又请到了凤雏庞统,让无数的诸侯都羡慕不已。
现代领导者要想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注重战略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而曹操用人就很不一样,他自己就是战略家,用人更是锦上添花,强上加强。所以曹操虽然也重视人才,但有时他多猜忌,弄得人心惶惶。说到底是曹操不在乎。
领导者的第二个修养就是能屈能伸,领导不能太死爱面子。在三国演义当中,孙权的个人能力经常被弱化,实际在历史上,孙权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领导修养的人,那么孙权和我们现在的很多领导一样,非常喜欢喝酒,酒喝多了往往就会耽误大事儿。不过他有个特点,能虚心听取别人,劝说改正错误。
有一回这个孙权当了吴王之后,大摆酒宴款待群臣。到酒宴快结束的时候,他亲自起身向大臣们来敬酒。他走到这个齐都尉于帆面前,于帆假装喝醉伏倒在地。等到孙权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于是这个孙权就大怒,手持柄利剑要杀他。
当时在座的大臣都吓得不敢上前劝阻,只有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了孙权,不让他去杀虞翻,并且劝说大王在饮酒之后杀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当的,即便虞翻有罪,天下人谁又能知道呢?正是因为大王能够广招人才,容纳贤士,所以天下有名望之人才能闻风而至,现在一下子废弃了自己的好名声,这样做值吗?啊。孙权就说,曹操尚且能杀掉孔融,我为什么不能杀掉于帆呢?刘基又跟着说,曹操轻易害死贤人,天下人都反对他,而大王实情仁义,与尧舜这样的贤君相比,怎么能跟曹操相提并论呢?这个孙权听完刘基的一番话之后,怒气就慢慢消退了,于帆也因此免于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