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权力博弈-02春秋第一霸主的两大制胜法宝
上一讲我们讲述了周天子在春秋战国时成了4无天子,无地、无兵、无钱、无威信,衰落至极。这一讲我们说说那些诸侯国是如何趁虚而入而强大自己的。
我们以齐国为例,有一句话:春秋无义战,给我们的印象,只要是哪个国家的军事强大,就能够凭借武力一统天下。其实并非如此,齐国就不是这样,他的强大概括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善于发起有限战争,就是说非常擅长控制战争的规模。二是善于搞经济阴谋,凭借几次巧妙的金融战、经济战,搞垮了好几个国家。另外,齐国之所以能够强大,也是因为背后有管仲,管仲先生那是功不可没。后人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最早的说法却是半步管子治天下。管子是管仲的著作,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有一拼。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这位军事家兼商业天才很像从现代世界穿越过来的人物。
我们先来说说齐国的有限战争理论。什么是有限战争呢?一句话就是冷静理性的运用战争,不会头脑一发热就乱打一气,而是把战争看成现实Z治利益的一种手段,该打的时候打,不该打的时候不打,可打可不打的时候要权衡整体利益。真要打起来,打多大的仗,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妥协,那都有很深的讲究。齐国不像其他的诸侯国,各自为战,尤其是一些不明白事理的国君,认为战争就是扩充实力的唯一办法。因此片面的发展军事战争,是能打多大就打多大,很容易造成鹬蚌相争而被第三者灭掉。但如果把战争界定为Z治的延伸,那么规模的大小,打与不打都要服务于最高利益和长远利益,这就是有限战争。
举个例子,齐楚都是当时的大国,有一次差点打起来,因为楚国要称王,所以周天子号召其他诸侯国讨伐他。这个时候齐国却极力的推动会谈,诱使楚国赔礼道歉,并答应以诸侯国的身份每年向周天子进贡一车茅草。剑拔弩张的两大国大战就此冰消瓦解,双方最终没有发生零和博弈的激烈冲突,通过外交手段逼楚国认错。这样一石三鸟,一是迫使楚国俯首认罪,二是使齐国可以借机上报天子,邀功请赏。三者还足以炫耀诸侯,显赫其威,使更多的小国加盟进来,追随霸主。所以结果还是奇怪,我胜利了。由此可见,不发动战争,但却取得了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体现了齐国的聪明,他把战争的规模和程度需要控制的非常好,这就是有限战争。既起到了立威的作用,又不能把楚国打急眼了,从此跟齐国结成世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