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应该这样学-32告别课:一辈子总要精读一本传统文化典籍
非常感谢大家和我一起经过了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来学习讨论了很多个主题。
今年的元旦我是在南京的先锋书店度过的。我去过先锋书店很多次,没有一次像这次这样拥挤。可是先锋书店的店员说,在昨天晚上12点的时候,先锋书店门口还有一千多个人在排队等待入场。他们来干什么呢?是因为在元旦期间,先锋书店在举办诗会,书店邀请了一些国内国外的诗人来和读者见面,朗诵诗歌,讨论诗歌。
其实以前在我的印象这里面,在80年代那个诗歌的时代过去之后,我觉得已经没有人再关心诗歌了。可是今年元旦在先锋书店看到的这一幕,其实还是让我发现有很多的年轻人,他们依然是诗歌的读者和作者。在诗人和读者对谈的时候,很多提问的读者承认他们自己也写诗,而且也在思考诗歌的意义,思考诗歌的经典性。诗歌可能是最具经典性的文本形式,可是其他经典的文本形式,比如说属于文学的小说、散文、戏剧,不属于文学的学术著作、随笔、画册,在每一个书架前都有很多的读者在阅读。
这么多的人选择在新年的第一天到这个书店里面来花掉他们所剩不多的假期。大概很少有人是出于完成作业的要求,完成老师的要求,完成父母的要求。甚至大多数人到这里来读书,都不是为了所谓把自己变成更好的人,而是觉得在阅读中间确实有乐趣。
不过你如果跑到我们现在的书店里去看,就会发现有一类书是专门来讲阅读的乐趣的。这些书是来教那些只知道阅读很重要,但是不知道阅读有什么快乐的人。教这些人去寻找阅读的快乐。如果你还不知道阅读有什么快乐的话,最好先去找一本这样的书来读。
我们在书店或者图书馆里可以找到的书,其实可以根据它的知识的来源分成至少两类。我们在学校里写论文的时候,老师常常说你引用资料的时候,你要引用一手资料,不要引用二手资料。为什么呢?因为二手资料常常不够准确,而且二手资料一般是一些现成的结论。虽然他说的比较简明,可是他也会损失到那种你在阅读一手资料的时候,那种很丰富的体验和觉悟。
同样书籍也可以根据它的知识的来源,至少也分成一手的和二手的那当年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学校里流传一个笑话说有一年两个同学都通过了考研的笔试,然后他们就要去见导师进行面试。老师先问笔试第二名的同学说,你看过哪些学术著作?那个同学就回答了说我看过王国维的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