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人文通史-34|03经济学09看不见的手:经济学不讲道德吗?
到目前为止,我们这门经济学课程反反复复,实际上都是在说如何选择。在这最后的两讲里,我们想换一个视角,不再讲如何选择,而是来谈一谈我们的选择是否符合道德评价。
给孩子的人文通史-34|03经济学09看不见的手:经济学不讲道德吗?
到目前为止,我们这门经济学课程反反复复,实际上都是在说如何选择。在这最后的两讲里,我们想换一个视角,不再讲如何选择,而是来谈一谈我们的选择是否符合道德评价。
换句话来说,经济学它到底讲不讲道德?首先必须承认,确实在普通人的印象里,经济学要么他就是偷偷的鼓励坏的道德,要么他根本就不关心道德。因为在大多数的经济学教育当中,实际上就是在教大家如何做到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这就很容易让人感觉他在说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或者经济学教育就是对道德支支吾吾避而不谈。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容易把传统的观念,也就是对商业的鄙视,比如说无商不奸、囤积居奇、斤斤计较、巧言令色等等这类字眼都看作是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评价。而且刚刚好这些传统的观点又和我们现代人对于无所不在的资本的力量的担忧不谋而合。
在传统和现代都对经济学抱有鄙夷或者警惕的情况下面,那么经济学还能为自己扳回一局吗?我想在我这里至少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通往道德的道路上面,商业社会它不仅成功了,而且甚至是超越了原本由宗教和Z治的力量所统治的社会。
首先要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点,经济学这门学科,它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它实际上就是属于道德哲学的分支。亚当斯密是我们经济学的祖师爷,不过他虽然是经济学的祖师爷,但是要知道他可不是什么经济学教授,因为那个时候压根就没有什么经济学。斯密他是一位道德哲学教授,他所写的那本最有名的著作国富论是作为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实际上这本书只是私密的道德哲学体系当中的一部分内容而已。所以追根溯源,经济学它实际上是源自于道德哲学。
那么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它是如何来处理道德的呢?这里面的奥妙实际上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私密的经济学常常被人们称作是看不见的手的理论。那么什么是看不见的手?如果你读过一些入门的经济学教科书,或者是上过类似的课程,可能会听到一种说法,看不见的手,它指的就是市场之手。每个人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通过交易互通有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能够让每个人多种多样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所有人皆大欢喜。在这里,看不见的手它实际上是对于分工和市场机制的一种比喻,和道德没有任何关系。不过这种教科书样板的解释听上去很有道理,不过我要说,它实际上只是说出了表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