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滴水-28造纸术
第28集,造纸术。因为使用自来水的单位、公司、家庭、个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家都需要水,大家也都离不开水。一般家庭的生活,做饭、洗衣、洗澡、拖地、冲厕所等等都需要水来完成,而一般的生产性企业也都需要水来完成他们生产过程中一些必要的环节。这样说来,现在我成为了自来水,而自来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是生存最基本的物质保障,这一点作为水我还是感到很自豪的。但比较遗憾的是我并没有走进居民的家中,而是流进了一个郊区的比较小的造纸厂。这也没什么,作为自来水,你的下一个站点是哪里也是一个概率问题。一、一个城市里面的自来水管四通八达,谁能够确定哪一滴水就必须去干什么呢?再说了也没这个必要,能够来到造纸厂也挺好的呀。
要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的造纸术、指南针、H药和活字印刷术。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发明了造纸术,制造出了纸张。这可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啊。要知道,在这之前,书是用竹简写成的,一本书就是一捆竹简,拿着很重,翻看起来也很不方便。当然了,有些有钱人家用丝绸或者布匹来写字,那多贵呀,是一个太重,个又太贵。只有蔡伦发明的这种纸,既廉价又轻巧,自然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而书籍可是用来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在当时发挥了多大作用,实在是难以估量的。至少使得文字的传播成本大大降低了。知识和文化能够在平民百姓中得到普及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中国的造纸术发明以后,公元7世纪时开始传播到朝鲜和日本,8世纪又传到了阿拉B和巴格达,10世纪传到了大马士革和开罗,11世纪又传到了摩洛哥,13世纪传到了印度,14世纪传到了意大利。这个贡献就是世界级的了,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贡献,当然是很了不起的一件发明了。
古代中国的造纸术是比较简陋的。在这简单的说一说,中国有一本科技类的书籍叫天工开物,里面是这么记载的,将竹子砍下来,在池塘里泡上一百多天,利用天然的微生物分解掉竹子上的青皮。然后将池塘里捞上来的竹子放入一个大桶内和石灰一起煮上八天八夜,再放入石臼中捶打成泥一样的东西,倒入水槽之中,放入一个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