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三国-24东汉的危机:外戚与宦官的交替专权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东汉从第三位皇帝以后,继位的皇帝年龄都非常小,也就是幼主登基,因此就出现了外戚专权。因为幼主登基带来的不仅仅是外戚专权,而且还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Z治现象,那么宦官是怎么专权的呢?
因为虽然都是幼主登基,但是像汉和帝、汉安帝、汉顺、汉帝、汉桓帝、汉灵帝,他们在位的时间也比较长活到了青年或者是壮年,因此在他们在位之初,因为年龄小,依靠舅舅来管理国家。但是他们也不甘心就做傀儡,他们从小就知道他们才是国家的皇帝,才是天下的主人,而礼乐征伐应该自天子出才。对母亲和舅舅只不过应该是帮自己的忙而已。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想自己做主,应该由自己来管理这个国家,但是母亲和舅舅却无视他们的成长,总是把他们当成小孩子,不愿意交权,不愿意放手。于是希望掌权的皇帝和不愿意交出权力的外戚之间,矛盾就一步一步激化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夺权。
那么小皇帝到底应该靠谁来夺呢?皇帝自己没有这个实力,只有靠自己身边的人。那么这样的人是谁呢?只可能是宦官官换官,天天侍候皇帝,侍候皇帝的饮食起居,因此就成了皇帝身边最亲近,也是唯一一股能够依靠的力量了。
所以从汉和帝到汉哀帝,再到汉顺帝、汉桓帝、汉灵帝,没有一位皇帝不是通过宦官的帮助,从太后、从舅舅手中夺回权力的。权力夺了回来,那么从道义上来讲,皇帝肯定要奖赏这些宦官的。再加上虽然权力夺了回来,如何行使权利呢?皇帝他就不得不依靠这些帮助他夺回权力的宦官了,因此宦官专权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就这样在东汉的历史上就形成了咱们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皇帝幼年期继位,外戚专权,随着皇帝长大依靠宦官,因此宦官专权,然后皇帝又是中年乃至青年去世,然后又主继位,于是又轮到了外戚专权,接着又是皇帝长大,联合宦官,夺回外戚权力,这样就形成了宦官专权,也就是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那么外戚是如何专权,以及皇帝又是如何通过身边的宦官将权力从外戚手上夺回来的呢?我这里就拿一个例子给小朋友们讲一下。前面我在讲汉和帝的时候,我就曾讲过,窦宪大败北,匈奴加速了北匈奴的西迁,并且引发了亚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而这个窦宪就是当时窦太后的亲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