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丢掉你的半途而废-10近代中俄关系
上一讲我谈到了俄G哥萨克的起源以及他们的历史,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有人说一部俄G历史哥萨克人的故事至少要占据3分之1的内容,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呢?
其实我们这一讲的内容实际上也与哥萨克人有关,只不过在这里他们换了一个名称叫阿尔巴金人。我们在第一讲中谈到,中俄两国的关系历史悠久。今年,也就是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就是苏联建立正式外交关系70周年,中俄两国Z府和民间都组织了一系列的纪念和学术活动。当前,中俄两国正在两大框架下,也就是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框架下展开全面合作。中俄两国Z府和民间还提出了修建从北京出发横跨西伯利亚到莫斯科高铁的设想。
作为研究俄G历史的学者以及对俄罗斯文化有着深厚感受的中国人,我也在畅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坐上这条高铁,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北,再一路向西,去到莫斯科。好了,畅想归畅想,还是回到历史中来,回到中俄关系的起源问题上来。据史料记载,1618年,托波尔斯克的督军库拉金凤沙皇Z府的命令派哥萨克比特林来中国。比特林经过将近一年的跋涉到达了北京,但是由于比特林没有带国书,也没有带礼物,因此明神宗拒绝见他。但是比特林带回了明神宗至俄G沙皇的次数。大家明白招书和赤书,还有国枢、招书和敕书,这都是自上而下所颁布的。也就是说,在明神宗的眼中,俄G沙皇不过是原来金帐汉国的遗老遗少。
还好这个时候的俄G宫廷中无人能够认识中国文字,于是这封敕书就在沙皇Z府外交衙门的弹库里面整整存放了一个半世纪,到18世纪的下半期,才由当时的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的汉学家将它解读。但是自此彼得林到达中国,就意味着中俄两国开始了官方的外交联系。1725年前后,中俄两国的皇位都发生了变化。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去世,由他的儿子雍正来继位。在俄G是沙皇彼得一世去世,由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继位。中俄两国Z府互通的信息,并派专人前往对方国家去祝贺。沙皇Z府派遣萨瓦率领一个使团来北京,于1726年到达北京,受到了清Z府隆重的接待。萨瓦向清Z府递交了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国书。清Z府也有理藩院于1730年致函沙皇Z府的枢密院。这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