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堂-04伯夷叔齐的故事
今天上课,孔子主要与弟子们谈古代伯夷、叔齐的品质。子路说。我崇拜伯夷、叔齐,因为他们的性情刚烈,但我不理解,为什么像他们这样善良的人,却不愿意反对残暴的商纣王。司马牛说。是啊,商纣王那么昏拥,就应该推翻他的统治。
孔子若有所思说道,屈指一算,伯夷叔齐离我们那也有500年了。他们的故事还在民间流传甚广,说明他们是真正有道义的先烈。人人哪。弟子们都不再说话,听夫子慢慢的讲述。因为历史太久远了,许多人并不知道伯夷、叔齐的故事背景。孔子说,我以抒其是。
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叔齐是小儿子,伯夷是大儿子。君王的位子一般应该传给长子。但孤竹君因为喜欢小儿子,于是打算破例把君位传给叔齐。孤竹君逝世后,小儿子叔齐认为父亲这样的任命不妥当,坚决要求将军位让给兄长。两个人都要让给对方,结果兄弟俩居然做出一个重大决定,离开自己的国家,逃亡到他国这个小国家,只好立孤竹君的二儿子为君王。
孔子老师把故事讲到这儿,稍作停顿,想听听弟子们的看法。子贡说,孤竹君不应该破例,既然由长子继承制,就不应该改变。它造成了兄弟之间的争执,尽管都是谦让,但谦让也让出了问题,这就是为父之错。子路说,应该让大臣们一起来推举继承人,不应该孤竹君,一个人说了算,一个人说了算,结果难以预料。长子继承制也不好,如果长子德行不好,岂不是害了国家与国民呢?孔子说道,我本是希望大家看到他们兄弟二人的仁义谦让,没想到你们那却替古人思考起制度来了。子贡说,古人的制度也影响到现在的人呢,都500年了,这方面还没有什么进步呢。
子路说,老师,您为什么不在制度层面上对君王们提一些建议呢?许多纷争都是为了继承王位,如果公开的让大臣们甚至贵族们坐在一起议论继承人的德行能力,相信宫廷里就不会刀光剑影了。孔子叹道,是啊,但如果都学习伯夷、叔齐,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可耻争端啊,人心不古啊。小点一心想听完故事。对,孔子说老师,后来孔子说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的。
后来伯夷、叔齐兄弟俩在外逃的路上遇到了正准备打仗的周武王。兄弟俩认为武王是商朝的陈国,陈国怎么能大商王朝呢?这是大逆不道,所以就上前制止,牵住武王战马的缰绳与他理论。武王手下的人准备斩了这两兄弟,被武王制止。武王说这兄弟俩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