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必须学会的安身立命之学-06羞耻心: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
这一课我们讨论第六条法则羞耻心。那么要想改变命运,当然先要改变自我,要让自我变得更好,要让自己变得更好,首先要清理掉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所以在立命自诩学之后,袁小凡就讲改过执法就是改正自己过失的方法。
《了凡四训》:必须学会的安身立命之学-06羞耻心: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
这一课我们讨论第六条法则羞耻心。那么要想改变命运,当然先要改变自我,要让自我变得更好,要让自己变得更好,首先要清理掉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所以在立命自诩学之后,袁小凡就讲改过执法就是改正自己过失的方法。
为什么要改正自己的过失呢?因为吉凶的预兆一般是先萌动于内心,而后在言语行动里面体现出来。所以就说一个人假如心地淳厚,那么常常会有福气。一个人如果待人刻薄,那么常常会有祸害。
这个规律在左传里面有很多例子。春秋时代的士大夫观察一个人的言行,就能够推测出这个人的吉凶祸福,没有不灵验的。而普通人受到各种成见的干扰,看不到真X,以为是不能确定,不能预测。实际上就是说只要你真诚的合乎自然之道,福气就会到来。观察到一个人的善行就可以预知了。祸害来临之前,观察到一个人的恶行就可以预知了。因此袁老板就说假如你想远离祸害,那并不需要去倒腾那个外在的风水,而是先打理好你自己的自我,从改正自己的过失开始。
那么改正过失的方法,袁廖凡讲的三星哪三星?叫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永心。然后是伤感,叫世上感、礼上感心上感。第一就是要有羞耻心。羞耻心会让我们知道做的不对,会让我们觉得内心不安,从而产生改正的动力。
那什么是羞耻心呢?通俗的讲就是会脸红。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一个成年人还会脸红,那说明他内心是善良的那羞耻心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能够促使我们的行为和言辞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它是来源于社会比较,在比较中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会受到那种损害,然后他会有所警觉,就会警惕的矫正自己的行为。
袁老樊讲的羞耻心,第一个意思是吃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事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瓦列,就是瓦碎了,裂开了比喻一事无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想想古时候的圣贤和我一样,同为七尺男,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圣贤,流芳百世,而我却一事无成这个意思呢?唐朝的韩愈有一篇叫袁回的文章,讲的更加透彻,原就是探究毁就是毁谤,原毁就是探究毁谤这种现象。那颜回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是说古时候的君子对待自己方方面面都很严格,对待别人方方面面都很宽容。
很简单,知道古代有一个圣人叫大顺,有仁有义,就会去探究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道理,然后就会对自己说,顺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