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谜团-08失“礼”的孔子
在读论语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重心,这是颜渊。在论语当中,透过颜渊我们知道孔子在他内在最深刻的价值上面,他相信什么?在掌握发挥孔子核心价值上面,演员是最为纯粹的。他在31岁就英年早逝,让孔子感觉到那样的遗憾和心痛。
在论语先进篇第九章就是这样记录,言曰,俟子曰,一天上雨天上雨。这是很短,但是充满了情绪跟感情的记录,这叫做穷极呼天哪。这里记得不过就是非常情绪性的反应。爷爷死了,孔子就只能用这种方式发泄他自己的痛苦。他说老天,你要我的命啊,你要我的命。画里面充满了堆天对于命运的强烈的愤怒,意思是老天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你干脆把我也杀了算。
这一年元月去世的时候,孔子71岁。但这个老人家他心里面仍然有多大的热情,尤其是针对弟子的热情。所以我们看下一章论语先进的第十章,言曰,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里的关键词是痛,就是一个竖心旁,一个动作的动,非常清楚的定义痛。过夜意味着我们遇到了不幸的事情,结果展现出过度的哀伤跟难过,这叫做痛。过指的就是超过了礼仪所规范。周代的礼存在的意义,相当重要的就是节制人的自然欲望跟冲动。
当我讲有理,经常都说有理有节,意味着就是要透过理,让人能够离开了动物的本能,然后变成一个人。孔子教育的最大的宗旨也就是教理,这是他反复强调应该要教,应该要学的。这个理不是复杂琐碎的这些规条,而是要能够彻底理解跟掌握,进而内化礼的精神。所以一个洗礼的人学习理,然后知道理的人,知理的人,他必然是能够自我皆知的一个人。这非常清楚的是孔子自己的生命上面追求的目标。
在古代的礼当中,丧葬治理非常的重要,上跟账都是处理死别的。不过在理的原则上其实是有不一样的重点的。丧礼所处理的是死亡刚刚来临的时候,重点就在于节哀或者是致哀。丧礼有很多繁复的程序,跟死者关系越密切的越有越多的事情要做。
为什么要在理上这样设计呢?其实我们很容易了解,亲人死了你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如果亲人死了,你还能够若无其事,同样去上班,同样听音乐,同样跟人家聊天喝酒,那也太冷酷太无情了吧。但是另外一头的极端,如果亲人死了,我们就把所有事情都放下来,于是哀伤就淹满了一整天的生活,那也是很可怕很不健康的一种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