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的10堂哲学课-09私人语言论证
我们这个是第九讲,第九讲是讲维特根斯坦关于私人语言的论证。到下一周我们基本就是最后一次了。
我们这一次讲的这个内容包括这五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维特根斯坦他为什么反对私人语言?实际上是要反对近代以来主流哲学对语言问题上的一个误解。第二个他就要定义私人语言是怎么回事?就说他是指向私有感觉个体的那种内心感觉的。但是其实私人语言是不可交流的,换言之这私人语言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在维特根斯坦这里不存在私人语言。
第三,当然要区分私人语言和个人独白。一个小孩在自己玩玩具的时候,嘴里咚咚咚咚的这个东西是个人独白。但是个人独白其实是可以交流的。比如说父母可能会理解孩子到底说的是什么,他跟私人语言不是一回事。
然后像后面我们还是要说普通语言是可以说出世人感觉的。我们很多的感觉确实也需要表达出来的。但是这仅仅是感觉的表达,并不是感觉的描述。这个分的非常细。我们搞哲学或者进行哲学思考,一定要对这种已知的微妙差别,要有一种精细化的一种敏感和分解。最后我们会借助一些思想实验来讨论一下他人经验与撒谎的问题。因为私人语言不可交流,或者我们所表达出来的并不是内心真正的东西,这就为人的这种撒谎留下了遗迹。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所以都是我觉得都是非常有趣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近代以来在语言问题上的这个哲学病。我们前面一直在说维特根斯坦他的这个后期的语言观,就是反对主流哲学者关于语言是指称的一种看法。就是说我们的语言总是要指向某种对象,那么在私人语言这个层面,其实他就是把语言也是要指向某种东西。不过这个指向它并不是指向外在的事物,是吧?啊,比如说我说杯子,我一定会指向外在事物的。一个杯子的他恰好是指向你的内在的心理过程,他就认为了内在的心理过程主流以来主流哲学近代以来基本都认为这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是哲学研究的一种出发点。出发点就是因为认识是从我展开的,对吧?比如说包括康德,他的那种先验统觉,也是正式的一个起点。
那么这是从谁开始的呢?严格来说是笛卡尔开始的,是吧?那么笛卡尔他就试图为这个哲学寻找一个阿基米德点,就是一个支点,就是确定性的一个支撑。
我们下节课就要讲确定性的问题,那么还会说继续说笛卡尔。这里我们说笛卡尔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叫做我是故我在。这个命题可以说是识破惊天的命题,甚至有人这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