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居住史:从简陃到奢华-26欧洲古代民居:贫民窟的模范住宅
上一期我们讲了17世纪欧洲上流社会住宅中走廊的出现所引发的深刻变革。这次开篇我们先回答听友的提问,这样正好可以重温一下上期的内容。
听友何小吉问,房间之间靠若干扇门相连,一定比走廊更少监视吗?是不是古代建筑中意味着有很多房间不能住人,这些房间充当了连接其他房间的作用,否则如果去往相邻房间,就得穿过他人的房间,岂不是也在受到监视?这个问题问的非常的好,但是如果严谨的讨论起来就会很冗长。我只能简单的回答。
在欧洲上流社会的住宅中,确实是有不少房间是不住人,他几乎就是充当的交通的功能。但是即便这样,仍然无法避免人们去往某个房间的时候会穿越其他人居住的房间。所以这种对他人居住空间的打扰是肯定存在的。但是这种打扰的关系是否构成监视,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问题。住宅中的走廊,它是私宅中的公共空间,这就意味着任何人任何事都可能出现在走廊里。所以他所形成的那种监视感是无时无刻不在的,而且这是来自全体家庭成员的监视,这种感觉就有点像是一种公共民议的监督作用一样,这个威力是很大的。
而相邻的两个房间之间有门连通,它构成的主要是这个相邻的房间之间的居住者们彼此的一种打扰的关系。这个他跟那种全体成员的一种监视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这房间之间它是有门的这门是可开可关的。他完全可以按照居住者的意愿来调节彼此之间的这种打扰的关系。我要不高兴我可以不让你进来,对不对?这个是有一个可以调节的关系,跟走廊那种完全敞开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从这点上讲,我觉得相邻房间之间的监视如果有的话,那比起走廊所形成的那种公共的监视还是要弱很多的。
就算是相邻房间之间的这种彼此的打扰关系里包含了坚实的意味。但是我觉得在那个没有走廊的住宅的年代里,这个坚实的概念其实也并没有生成。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并不觉得打扰是多大的一个问题。我们讲了在那个时期,绘画、文学作品等等里面反映出来的人们的生活是什么一种聚集的生活。独处是很少见的,所以个体对私密空间并没什么概念,因为他们都不怎么独处。所以在没有走廊的住宅里,这个空间本身并没有个体的私密性,它是一种混沌的状态,那对应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也是模糊混沌的。所以在这种混沌的状态下,我认为坚实的概念并没有建立起来。
我们今天之所以会有监视的概念,比如说你是不是在监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