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高分阅读课-37再来聊聊比较阅读
这一周我们说了比较阅读法。因为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对我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我今天想再举个例子跟同学们来聊一聊。今天想说这两篇文章也是很典型的,经常会拿来做比较的两篇文章。他写的主要内容都是过年有关的内容。
现在离过年还有点远,但是有可能有一些同学是过年的时候买的我们的这个专辑,就是在过年的时候听到的这两个作家,一个是老舍,我们也很熟悉,上次写了猫对吧?还有一个是梁实秋,我在作文专辑里也提过他写的一篇散文,我的国文老师,对吗?那这个梁实秋写的这篇文章也是跟过年有关。老舍那一篇叫北京的春节,梁实秋的这一篇就叫过年。提到过年,我们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期待,有的人会觉得也就那么回事,觉得没意思,甚至觉得挺累的,这些都很正常,都是可以理解的那老舍的这个北京的春节,就写出了他对过年的一种非常喜欢的感受,美好的回忆。而梁实秋的这边过年,就深刻的吐槽了过年的种种风俗习惯,表达了自己对过年的一些传统习俗的真实的想法。
好,那我们就可以来听一听,通过这两个文章的比较,你就能够知道其实对于同一件事情,同一个风俗,我们是可以有不同的感受的。甚至于在不同的年龄段,同一个人也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这两个作者都写到了过年里的许多的习俗,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不一样的。首先关于过年的时间,他说冬天天气比较冷,就光冷这个事儿,他俩提的时候态度就很不一样。老舍就是这样写的,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看见没有?老舍的话就是,虽然冷,我们依然很热情。
而梁实秋呢,他是这样写的,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满了芝麻,结儿踩上去咯咯吱吱的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的小脸通红,也就很不舒服。你看梁实秋那直接反过来了,虽然这些很有趣,但是太冷了,所以我也不舒服。你看这个是不是态度截然相反?
梁实秋提到了这个灯,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那老舍写灯是怎么写的呢?他在元宵节的时候,因为他觉得北京的春节是从腊八一直过到元宵,元宵的时候提到这个灯,元宵节时明月当空,但这个时候大家觉得它还不够美。到处还要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炙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