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聊斋》-15结语蒲松龄:我知道我是一个大师
这么快就说到了最后一讲,真是有点舍不得。我总觉得该讲的精彩故事还有很多,这一讲的话题还是说人,聊斋里面最值得说的人当然就是作者蒲松龄了。你可能有点奇怪,作者不是应该先介绍的吗?但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你熟悉蒲松龄,那当然不用介绍。如果你不熟悉,听完前面的故事会更加敬重和同情这位小说大师。
一起读《聊斋》-15结语蒲松龄:我知道我是一个大师
这么快就说到了最后一讲,真是有点舍不得。我总觉得该讲的精彩故事还有很多,这一讲的话题还是说人,聊斋里面最值得说的人当然就是作者蒲松龄了。你可能有点奇怪,作者不是应该先介绍的吗?但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你熟悉蒲松龄,那当然不用介绍。如果你不熟悉,听完前面的故事会更加敬重和同情这位小说大师。
话说这位蒲松龄先生,字留仙,号柳泉,家住山东淄川,生于1640年,也就是明崇祯13年,去世于清康熙54年,享年75岁。在当时这绝对算长寿了。他的青少年时期处于中国历史上教科书级的乱世。咱们前面说的野狗地震,描述的都是那种民不聊生的场面。涂家是书香门第,但家道中落。蒲松龄在18岁的时候和妻子刘氏结婚,只分到农场老屋3间,借了块门板,隔开了内外屋。蒲松龄写战乱恐怖写得好,那是他童年的阴影。写贫困凄惨的景象也写得特别传神,七八个字就能让人寒彻骨髓,那是他的亲身经历,他一辈子都没有宽裕过。
好在蒲松龄是读书种子,19岁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就得了现府道三个第一名,震半个山东,成了少年名士。说是子登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他当年就是如此,但最悲哀的是,这也是他人生中仅有的巅峰时刻。此后的50年,他一直被卡在秀才这个级别上,在71岁的时候得了个碎共生,也就是个选送国子监的进修名额。我们上一讲说的叶秀才,还有聊斋里那么多不得志的书生,你知道是怎么来的了。
蒲松龄这一辈子以什么为业呢?他在30岁的时候去江苏做过一年目友。我们在清风里说到过,他在那里遇到了红颜知己顾青霞,也就是聊斋里那些曼妙女子的艺术原型。剩下的近40年,他始终在本县一个大户人家教私塾,那么漫长的岁月,他一直独守书斋,直到去世前几年才回乡养老。也是因为如此孤寂的生活,才让他能酝酿出聊斋这样一部巨著了。
我们上一讲说到聊斋命名法是评书艺人的感受,其实并不严格。下面这个观点也是我从评书和相声演员那里听来的。聊斋第一篇考城隍的头一个字是鱼,最后一篇花神的最后一个字是恨,连起来是余恨,也就是我恨的意思。这就是蒲松龄做聊斋的原因。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也有可能是真的红楼梦就喜欢设置类似的文字机关,不过花神只在聊斋最早的版本青柯亭本里是最后一篇。
今天的通行本是1962年出版的三绘本。三绘本中集中了历史上各个版本的叫著和点评,一共十二卷,491篇。翻开正文,最前面的是聊斋自志,也就是作者自序。在自传里,蒲松龄回答了他的写作目的,他形容自己的聊斋是部孤愤之作,联想到司马迁的孤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