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职场笔记-14职场的退路
我记得曾经有人说,一个人在职场上要是能顺顺当当的走,需要这么几个条件,叫20岁有人带,30岁有人用,40岁有人捧,50岁有人跟,60岁人人敬。你要是一辈子要是这么走过来的了不得。那说是什么意思呢?
咱们先讲曾国藩的故事,再来看看是什么意思。随着时光推移,战线增长,曾国藩人日贵官日重。不过他没像之前那几朝几代的权臣一样培养自己党羽,谁谁谁都是曾国藩的狗。相比之下,这曾国藩棋高一招,比很多人都要高,也要妙。他虽然没有广结党羽,但是他悉心培养了一个接班人李鸿章。虽然李鸿章毁誉参半,有人说他M国,有人说他是大清的裱糊匠。他是什么咱今天不说,但是说李鸿章是接了曾国藩的班,这个表述没毛病。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是曾国藩的下一辈晚辈儿。
李鸿章可是晚清难得的人才,他的能力从列国对他的评价当中就看得出来。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把李鸿章看作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这个评价可不低。而李鸿章更是被西方人称呼为东方俾斯麦,也就是说曾国藩是世界人眼中的铁血首相。
虽然李鸿章也曾代替清Z府签订了什么马关条约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那是时代所迫,咱们说句难听的话,不得已而为之。他不知道在那上面签要被万世而唾骂吗?他当然知道,可是他不签,战火不断,战火不断,黎民受苦,这日子还怎么过?
所以各位说句宿命论的话,这是你李鸿章的命。你享受了那么高的权利,得到了那么多的待遇,宰相合肥天下瘦,你贪了那么多的钱,那你自然就要承受那么多的东西。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就是你的命,就是你命走到这儿了,国运到这儿,你的人的命运到这儿。这个骂就得你来挨骂,他没错,丧权辱国这都没错。但是那个时候就得有这么一个人在那上面签下字,要不然这国土恐怕还要进一步沦丧。
至于李鸿章,对当时的大清及大清子民,也说实在的确确实实有功绩。比如说平定太平天国,剿捻军,力挺洋务运动,这么强大耀眼的李鸿章,恰恰就是曾国藩一手培养提携出来的。当年,由于李鸿章的父亲和曾国藩是同年登科,俩人也算是关系匪浅。李鸿章的父亲就把自己俩儿子交给曾国藩,让这俩儿子拜曾国藩为师。谁呢?一个是李瀚章,一个是李鸿章,就这样李鸿章成了赠,都是门下的年家子。
从一开始,李鸿章就放出一句话,叫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