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古诗启蒙-11《赠汪伦》如何引导孩子面对离别
今天就交给你这首送别诗赠汪伦,听完你就会觉得暖暖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给孩子的古诗启蒙-11《赠汪伦》如何引导孩子面对离别
今天就交给你这首送别诗赠汪伦,听完你就会觉得暖暖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怎么理解这首诗呢?李白有一个好朋友叫汪伦,他要与汪伦分别了。李白乘着船要走,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载歌载舞,远远一看是汪伦来送我了。这个时候不能拥抱,也不能说话,因为李白在船上,啊,汪伦在岸上,李白就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们。李白非常的感动,想起在一起的时光,一起去游玩桃花潭,感慨桃花潭纵然有千尺深,也不及汪伦送我的情谊啊。
有几个词大家可能听不懂,我来解释一下。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是唐朝特别流行的民间歌舞,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着拍子,可以边走边唱。比如说。
李白乘舟将欲行,大家知道舟和船有什么分别吗?在很早以前,人们发现骑在一根很粗的圆木头上就可以顺水漂流了。但是一直抱着木头也很累,大家就发现如果把木头中间给掏个大洞,像碗一样。在漂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坐进去,还可以带点东西吃。这个我们就叫它独木舟,这是周的由来。
后来人们要带更多的人一起坐船,到哪去找更粗的圆木头呢?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我们要发明创造。一根木头不够,我们就把好多根木头或者是竹子排在一起捆起来,看起来更加平稳,于是就造出了木筏。后来有了木筏,大家都坐上去了。咦这时又有新问题了,大家希望木筏更快一点,人们就创造了帆,就是木筏上面插一根旗杆,绑一块大大的帆布,这样就可以利用风力走得更快了。于是就慢慢出现了船,船比周大船可以装更多的人。到了宋代,超大的楼船就出现了,就是船像楼一样大,最大的船可以装下1万个人。
到了现代我们还有快艇、航空母舰等等各种在水上的交通工具。你们看啊从原木头到独木舟、竹筏、帆船,再到楼船,到我们现在做的皮划艇,到航空母舰。只要有问题出现,就会有人去解决问题。社会不断在进步,如果我们大家也遇到了问题,那是好事,那说明进步的机会到了。
诗里面的粥一般就是指一两个人坐的。周讲到船就是好多人坐的船了。所以现在我们经常坐的船,可不是李白当年将欲行要坐的小舟了。
这首诗的后面两句是千古名句。汪伦之前是安徽省的一个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