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传习录研读-34无心
如何克服这种害怕的心理呢?富兰克林讲过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灾难没有出现,那我们的恐惧是徒劳的。如果灾难已经发生,那恐惧只会增加痛苦。什么意思?就是说当未来的结果不确定的时候,你的担心、害怕、恐惧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只有面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害怕的心理。
我们小时候都有过被狗追的经验,你越害怕,它就越是追你咬你,如果你停下来面对他,看着他他也就不追你,也不敢咬你了。美国学者柯林斯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过,肾上腺素是一种要么逃跑要么进攻的荷尔蒙。一旦你发现对面的对手流露出害怕的情绪,就会涌现出进攻屠S的野性,攻击弱者。你越逃,狗就越是追着咬你,你停下来看着他他反而害怕了。
王阳明龙场悟道,他认为参透了世间的一切,但心中还有一点对于死亡的恐惧,也就是没有看透生死,他就做了一副棺材,每天在棺材旁打坐。面对死亡,日本剑术高手反听吾格又一次走入深山。到了悬崖边,有一条狭窄的独木桥通向对面的山峰,桥下是万丈深渊,他试着走了几步,感到头晕目眩,心惊肉跳,又退回原地。这时候,一位盲眼的老人拄着木杖缓缓而来到了桥边。老人毫不犹豫的走上去,不太从容,一直走到了对面儿。反听吴格看着这位老人的身影,忽然得到了一种启示,当一个人对外界的一切视而不见,甚至根本不去看的时候,才能尽情发挥自我。于是他把剑插在背后,闭着眼睛坦然走上独木桥。桥下的万丈深渊不见了,只剩下一片成名的心境,他安然的走到了对面。
从这一次的经验中吴格又悟出了一个剑术道理。在格斗中剑手的眼睛其实是一大障碍。剑道的极致在于无眼,不受眼睛所接触到的信息影响,而心无所爱的发挥自己的技能。在王阳明的诗歌里,这种无眼其实就是无心,无心不是说没有这颗心,而是不管外界怎么样,心里面全部是善念的自然流露,全部是天理的自然流露。那么,面对再危险再困难的事情,都不会产生恐惧,心都会充满勇气,而不是怯懦。怯懦恐惧会扼杀我们发现美好事物的能力。
王阳明的一生印证了英国思想家詹姆斯艾伦的一句话,心术不正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原因是心灵纯洁的人总是气定神闲,他们总是以更为明确、更强有力的目的意识来引导自己能量发挥的方向。晚年的王阳明写给儿子的信,总结自己一生讲学,说,我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