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里的大汉帝国-03史记|与道家相比,其他百家的思想都不够简单?
我们继续来读史记当中的太史公自序。在太史公秩序当中,司马迁特别记录了他自己的父亲司马谈所写的论六家要旨,完整的一篇文章放在这里。
司马谈在他的思想背景上面,因为受到时代气氛的影响,他在文帝、景帝的时代成长,所以基本上他是一个道家。而且他曾经习道论于黄子,他真正的价值的根本是来自于道家。所以在论六家要旨当中,他谈道家的方式不太一样。他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隶属世事,无所不愚。子曰而异常,事少而更多。
你看这一整段话里面没有一句批评,没有一句缺点。前面他在讲其他各家的时候,都是先说缺点,然后再指出不可被磨灭的优点。可是遇到了道家,他就用不一样的方式,都指的是道家的好处。大家可以让人集中精神,让人可以不需要拘泥于那些有形的规范规则,所以它可以对应无穷的万物,各种不同的变化,怎么能够做到无穷阴影呢?因为他绝对不违逆自然的道理,并且因此就能够把各家的好处采集过来,儒墨名法都被聚拢在一起。另外,道家不僵化、不凝固,随着时间它都能够应物变化,即使是面对世俗的事物,都不会有不适当的地方。
道家的原则非常简单,容易掌握,你也不需要多做一些什么,就能够有很大的成就。这是司马谈对于道家的理解。从这里再进一步回头对照,那从道家作为根本,作为源头,我们再看其他各家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儒家最大的问题,例如说叫一个做君主的,要当天下的表率,这个人主才有主动权。作为陈词的则是硬壳跟随国君。在这种状况底下,你不觉得当国君的人很辛苦吗?很倒霉,那你还不如去当臣子。当国君累个半死,做陈词的就在那里等,在那里看,跟着做就好了。
道家的理论,道家所教的就不是这样。道家教的是你要把那些可以被羡慕、被嫉妒拿来炫耀的这一切全部拿掉,这是人主人均应该要做的。你干嘛去炫耀自己有多大的本事?你很有本事,别人的本事都比不上面你那你就自己做,你做的就一定比别人好啊。所以底下的人都很轻松在那里看,你看你怎么忙,看你怎么把自己忙到半死。你必须把这些值得炫耀的东西抛弃掉了之后,然后用对的方法来处理。
神大用则竭,意思是人的精神一直不断的在耗费,就有枯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