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兴衰录:读古罗马经典-45与教育丨昆体良《雄辩术原理》1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古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的著作雄变数原理。这是古代最重要的三部修辞学著作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和西塞罗的论演说。
帝国兴衰录:读古罗马经典-45与教育丨昆体良《雄辩术原理》1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古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的著作雄变数原理。这是古代最重要的三部修辞学著作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和西塞罗的论演说。
古代的修辞和演说是可以互换的说法。修辞学研究的就是演讲者在特定情况下说服或激励特定受众所需的能力。在希腊,演说为三种实际需要的用途服务,法庭辩论、公民大会议事以及公民仪式中的嘉宾发言。最后,这种用途类似于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礼仪性讲话,比如表彰先进、获奖感言、就职或离职讲话、追悼会悼词、开学或毕业典礼上的教授发言等等。
演说的话语功能是公共性的,没有比较健全的公共生活就不需要演说。当公共生活萎缩的时候,说的作用不仅会萎缩,还会发生异化,变得像是搞笑的所谓辩论竞赛。例如有学校进行关于竞争与合作的辩论时,出现过这样搞笑的一幕,正方问反方,请问同学你,你的出生是你父母竞争还是合作?本来应该是合作,但反方硬说是竞争,理由是我的出生是从千千万万个竞争中出生。像这样的辩论,古希腊和罗马也有,就是学生交了学费,从智者老师那里学习的辩论记忆。柏拉图鄙视这样的变数,所以也连带鄙视修辞。他认为修辞是一种欺骗手段,而不是为了发现真理,之所以需要修辞,无非就是为了在法院或公民议会上蒙骗和蛊惑无知的群众。它的功能与烹饪相似,都是用良好的口味来掩盖不健康食物对人体的不良作用。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没有像柏拉图那样否定修辞本身,而是通过界定修辞的三个基本种类来强调修辞的公共作用。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三个种类,法庭辩论、公民大会、议事和公民仪式。西塞罗不仅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演说理论,而且是罗马演说最伟大的实践者。他的三种演说都有流传至今的作品,尤其是法庭辩论和在元老院的演说。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主要是将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的修辞和演说理论加以综合和融会贯通。整本书一共有12个部分,可归结为两大主题,一个是修辞的教育目的功能,另一个是修辞的记忆和知识。这正好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修辞学的三个主要方面,那就是教育理论和实践。
雄辩术理论的区分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和第12卷里。在昆体良之前,西塞罗也很重视演说与教育的关系,但那是高层次的演说家教育。西塞罗强调成人演说家必须要有充分全面的知识准备,必须把握所有可能的知识。相比之下,昆铁良则是强调从儿童时代就必须开始的优良读写教育,只有早期教育扎实,才能有进一步的成人教育。
关铁良在第一卷里就对儿童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至今对中国的儿童教育都还有启发意义。例如,父母要教育好孩子,自己就需要受过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