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马小传-42铁骑之间的碰撞
上一集咱们正讲到靠着边退边射箭的这种曼古歹的战术。速不台率领的蒙古骑兵不仅击败了中亚的各路强敌,还歼灭了基辅罗斯公爵麾下的数万大军,让欧洲人第一次见识到了蒙古铁骑的威力。
这儿咱们还要说一句,在古时候长途行军对马匹的伤害还是很大的。咱们在史籍当中经常能看到说某支部队最初有5000铁骑。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后,到达战场就只有三四千能投入战斗。这不是因为他们在路途当中遭遇了敌人的袭击,而是在行军过程中,因为天气疾病等多种因素产生了交非战斗减员,损失了一定数量的战马,这才导致许多骑手只能徒步参战。这蒙古人也是一样啊,他们骑乘的蒙古马虽然耐力惊人,但终归也是凡间之物,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纠缠,在长途行军过程中,因为受伤生病,损失战马也是常有的事儿。而速不台他们在追击数千里之后,之所以还能维持一定的骑兵数量,就是因为他们在行军途中对马匹进行了精细化的管理。据记载,当时蒙古人行军作战时,每个骑手往往要准备2到3匹马,以便时刻换马作战,这样就能减少每匹马的体力消耗,避免长途行军对战马产生太大的身体负荷。
与此同时,这个蒙古军中往往还要携带一些母马,这些母马是干什么的呢?一来可以生产马奶,然后做成各种乳酪制品,为蒙古将士补充营养。二来这些母马可以拉车驮粮草,携带作战所用的各种物资,为战马分担载重的压力。三来母马还能生小马驹来持续不断的产出战马。当然了,刚刚出生的小马驹自然不能直接上战场,蒙古人带着他们也是为了长远考虑。所以回头来看,速布台和哲别麾下虽然只有一万多士兵,但他们携带的战马数量可能有三四万匹之多。这个数量就保证了即便蒙古马遭遇非战斗减员,那么剩下的战马也依然能够维持骑兵的机动性,不至于说让哪个倒霉的骑手下马作战。
而细细的研究苏布台他们这个作战经过,咱们也会发现他们采取的战术说起来也不复杂,无非就是诱敌深入和袭扰游击这么两种。这两种战术中原王朝见得多了,春秋战国时候其实就这么打,到了唐宋时代呢,早已炉火纯青。如果折叠速不台是在中原作战,这套战术还不一定能产生太好的效果。然而在那个时代,中亚、欧洲等地仍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其战略战术方面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积累。那换句话说吧,他们就没见过什么杨败诱敌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