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马小传-34岳飞巧谏良马对
上一集故事,咱们讲述了名马玉逍遥的故事,以及宋朝时期的马匹养殖情况。在那个时代,因为北方辽国很强大,宋朝失去了跟西域各国联系的机会,自然也就无法获得西域的名马。在万般无奈之下,朝廷只能大力发展养马事业,在沙苑等地修建马场,这个做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北宋前期,宋军始终维持着一定数量的骑兵,跟辽国交战的时候,也往往能取得一定的优势。但是比较可惜,这项政策它并不能长期的维持,因为宋朝的财政状况很糟糕。虽说富庶的江南地区给朝廷提供了大量赋税,但是因为朝廷采取了重文轻武的策略,为了笼络文官阶层,北宋的官僚系统是极其臃肿,耗费了大量资金,同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宋军的数量也极其庞大,而就这两项浪费了大量的物资和金银,这就是宋朝的冗官冗兵和冗费问题。这种就是多余的啊,不应该花费的浪费的东西。
在这些问题的纠缠下,能用在羊马上的钱就不断的缩水。比方说宋仁宗年间,朝廷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就把黄河以南地区的马场全关了。之后又下诏将沙苑地区的一部分牧场改为了耕地,以图减少养马方面的支出,这银子花不起。而到了宋神宗年间,朝廷支出进一步缩水了。除了杀院间之外,黄河以北地区的养马岛是悉数关闭。
到了宋哲宗年间,由于西北地区战事的压力,朝廷有心恢复一些马场。但由于先前废间的法令,很多马场是年久失修,什么凉棚、水井等设施损毁严重,善于照料马的那些人才也大多另寻出路,短时间内这些都很难补齐,所以这个时期重建马场的计划并不理想。而到了哲宗在位中期,朝廷不得不再次颁布诏书,宣布只保留东平沙苑这两个马场,其余的马场再次废除。就这么一通折腾下来,宋朝马匹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急剧下降,军队的战斗力受到削弱,民间马价飞涨,甚至顶层的朝廷官员都很少能见到那些名马的英姿。
在宋哲宗年间,曾经也有西域的国家排除万难,向宋朝进贡了三匹名马。根据大文学家咱们熟悉的苏轼留下的记录说,时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鹰虎起而暴涨。就说西域进贡的这些马,身形非常高大,这头长得像蛟龙,胸膛看起来像凤凰。从背后看那马的脊背如猛虎一般,毛皮纹路跟花豹相似。叫出东华门,入天四间阵列,长鸣万马,皆因父老纵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