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上的中国史-40如何从中国传统中开出“赛先生”?|《重寻胡适历程》3
我们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于史,他对于胡适的思想史地位所进行的特殊的解读。他特别提到了在1917年,民G六年,胡适回到了中国。他回到中国的时候,他带着一种特别的态度,提供了一种对的答案。
思想上的中国史-40如何从中国传统中开出“赛先生”?|《重寻胡适历程》3
我们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于史,他对于胡适的思想史地位所进行的特殊的解读。他特别提到了在1917年,民G六年,胡适回到了中国。他回到中国的时候,他带着一种特别的态度,提供了一种对的答案。
胡适在美国他念了两所学校,刚开始是中国送留学生出去的留学制度,他去了cornell,他念的是当时朝廷认为中国非常需要的农业。他念农业念了一阵子,那个是在中体西用的典范当中,对于西学的概念,西学就是应该在实际上有用,所以和技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学农业既实际又有用。可是到了cornell没有多久,护士就觉得越来越受不了。不只是他对农学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更进一步的他产生了基本的态度,要学的西方,学什么就应该学最根本、最有价值、最重要的那不会是农业技术。追根究底,胡适就认为要学哲学,因为哲学问最根本的问题,回答最根本的问题。在哲学的层次上,这能够了解西方生存,关于价值观、关于人生观、关于伦理、关于道德这一部分的种种内容。从原来学农学到了这个时候,他转而攻读哲学,现在可能要学哲学。
后来在他的人生有关键的转折,他又转学到位于纽约市最热闹的这座城市当中的哥伦比亚大学。这不是他算计好,特别安排好的。可是他到了哥伦比亚大学,虽然只待了两年的时间,他拿到博士学位就回到了中国。但曾经在哥伦比亚待过的这两年,使得他回去的时候身份改变了,得到了一个最特殊的身份。因为他就变成了这样都会杜会的学生。杜威的哲学深深的影响了胡适,还有杜威的学生这个头衔,这个身份对于胡适如此的理所当然。
杜威最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在自学历史上所提出的实验主义。所有一切在杜威的实验主义改变了哲学追求上看待真理的态度。本来是哲学要去探求真理,真理是可以被找到、可以呈现、可以掌握的某一种东西。我们从各种不同的方向,比如说康德是从知识论的立场告诉我们真理如何可能也就是大家都把真理当作是固定的目标,像是一个圣杯一样,远远的不知道藏在哪里,所以说我们就应该要出发去追寻。
但是到了杜威的理论当中,而改变了真理的定义。真理是变动不居的,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确定自己掌握的是不是真理,但我们能做的就只是一直不断的在试验,我们追求的答案到底对还不对,甚至更退一步说,这个答案距离真理到底有多远,我们就只能够在实验当中想尽办法去得到答案。真正关键、真正重要的是追寻真理、朝向真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