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生活习惯课-19从小培养宝宝的安全和隐私意识
前面三次课我们学习了宝宝收拾玩具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从小培养宝宝的安全和隐私意识的内容。
说到宝宝的安全,毋庸置疑,一定是你最关心的话题。宝宝年龄小,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过程中,身体的平衡能力欠缺,又特别爱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这儿摸摸那儿碰碰,又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宝宝的安全常常是让我们揪心,怎么办呢?
有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为太爱宝宝了,太害怕宝宝受伤害,于是严加保护安全。这根绳子牢牢的抓住,这太脏不许动,那还有台阶不能走。这个滑滑梯太高了不能玩。宝宝暂时是安全了,可是宝宝的视野变窄,好奇心淡化,动手能力变弱,创造力、想象力被逐渐的扼杀。
更何况呢,宝宝究竟是要离开家的,对不对?要进入幼儿园,进入学校,进入社会,家长和老师的保护再严密,那也有疏漏的时候,意外可能时刻都可能发生。此时孩子被过度保护,不具备应对危险的心理素质,没有快速闪躲规避危险的能力,也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这种情况下你想一想宝宝岂不是更危险?其实宝宝从出生就具有保护自己的本能,但是过多的保护会抑制这种本能的发展。其实啊,对宝宝最好的保护不是让宝宝和危险隔离开来,而是用胶来代替保护,放手让宝宝自己去探索,宝宝活动越多就会对自己的把握越大,那从经验中建立起安全意识,在这种摸爬滚打中学会保护自己。
其实啊,千般照顾不如让宝宝学会自我保。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点,如何让宝宝在安全的场景下学习自我保护呢?我和你分享一个我带女儿贝塔的故事,被他大概十个月的时候坐在宝宝餐椅上吃饭,对勺子、筷子特别的感兴趣,就想要玩。宝宝小的时候用的是硅胶的软勺子,没任何的危险,对不对?那就给他玩,给他自己吃饭,筷子就不同了,有危险性。贝塔爸爸也认为还筷子很危险,不能给。但是我不这样想,我认为玩筷子是的是有危险的,所以才要给他玩,多玩他才有能力来规避危险。于是每次吃完饭就给贝塔玩筷子,前提是吃过饭之后再玩的。先吃饭,不能你吃着玩着,这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我就先吃饭,吃完饭之后再拿筷子给他玩。
首先是一定是宝宝在餐椅上坐好的,这样宝宝在餐椅上做好玩筷子的这个危险的程度就降低了,对不对?他不容易因为跑,因为走造成危险了。其次是全程要大人在场监护,有什么意外你就可以及时的出手来保护孩子。
刚开始的他就是啃筷子,吃筷子的两头,然后啃筷子的中间,然后就开始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