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宋词-55词人苏轼|东坡最优秀的作品是何等的潇洒浪漫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东坡写的最好的一首作品。当然这是我认为他写的最好的一首作品,也是大家最熟悉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作品。
水调歌头中秋词,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迎大家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又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东坡在西宁九年公元1076年担任密州太守的任上所作,当时东坡被贬责在外已经有五六年。神宗皇帝也开始怀疑新法的成效,对反对新法的旧成未免有思念之情。词人感受到了一股Z治暖流,心中酣畅,于是写下了这样一篇千古绝唱。他欢饮达旦,喝的大醉,想起了跟自己有着同样的Z治立场,感情最为深刻他的弟弟苏辙。这首词是一首有寄托的作品。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说不知道朝廷的时局怎么样。我欲乘风归去,是说想重新回朝复辟神宗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是说朝廷的Z治波诡云绝不是自己所能够应付得了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说不如我远离Z治中心,全身避害。
这首词传到神中的耳朵里面,已经是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到了黄州的时候,宋神宗一下子就读懂了这首词背后的寄托,他感慨说,苏轼忠是爱君,苏轼这个人真的是一个忠厚君子,他对我的忠心那是没得说的。第二年就下诏让东坡量宜到汝州去了。汝州是离京城比较近的一个州。所谓量级,就是根据官员的表现来升迁。所谓的寄托,是诗词当中经常所要用到的一种高端技巧。大抵而言,他就是诗人、词人用优美的意象来做Z治性的隐喻。
清代词论家周济认为,一首好词应该是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填词只是局限于伤春悲秋一红翡翠,那么你的词的境界是不可能高的,也不可能表现出婉约的慈心。但是假使一首词他只能够做Z治性的解读的话,又会丧失掉此本身所必须具备的芳心。悱恻的美词应该是即命风摇李相之言,以表达贤人君子幽隐悱恻,不能自已之情。贤人君子有话没法直说,于是就通过寄托的方式表达出来,反而更加感人,更加能够让听到的人接受。但是这首词即使我们不了解它背后的寄托,我们依然能够会为之感动。
因为这首词充满了哲理,充满了东坡对于人生,对于宇宙的深切的感悟。东坡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写的非常的酣畅淋漓,我相信他这首词根本就没有打过草稿,直接一挥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