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宋词-17词人范仲淹|将军的英雄气概、慷慨雄放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范仲淹的名垂千古的边塞词。范仲淹一共留下来的词有六首,但是我们要讲的就有三首之多。有一些人的作品可能非常的多,但是从比例上来说,我们绝不可能讲到他的作品的一半。可见文艺作品贵精不贵多。
细说宋词-17词人范仲淹|将军的英雄气概、慷慨雄放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范仲淹的名垂千古的边塞词。范仲淹一共留下来的词有六首,但是我们要讲的就有三首之多。有一些人的作品可能非常的多,但是从比例上来说,我们绝不可能讲到他的作品的一半。可见文艺作品贵精不贵多。
唐诗当中有一大钟是边塞诗。边塞诗的重要作家一个是高适,一个是陈参并,称为高层。另外还有王维,另外还有李毅这些作家,他们都是唐代非常重要的边塞诗作家,可是在唐代以后就再也没有边塞诗了,宋词当中边塞词也极少。范仲淹的作品是比较罕见的,并且也是写的特别好的。在宋仁宗在位的时候,范仲淹呢,被调到了陕西那边去镇守边关,他要面对的是西夏国。由于范仲淹他的名气很大,而且他有非常强的治理能力,所以西夏国称他为范老子,不敢进犯。也正因为此以他这样身份的人来写出来的边塞词,才是真正的文学精品。
这首词词牌是渔家傲,渔家傲本来是渔船上的渔歌,而且渔家傲要是写的不好的话,就会写的很圆滑。但是范仲淹就写的非常的沉郁,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样处理的。渔家傲秋思它的标题叫秋4,表示名词念4,表示动词,才念4,秋天的思虑。塞下秋来风景逸,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不发征夫泪。
这首词里面用到了两个典故,一个典故是衡阳宴,湖南衡山有一个山峰叫做回雁峰,传说衡山这个峰特别的高,大雁都飞不过去,所以称之为叫回雁峰。另一个典故是燕然未勒,燕兰是一座山的名字。他在汉朝的时候,他是属于匈奴的地界。后汉的窦宪,他追击北单于,打了胜仗,登上了燕南山,于是就让他的祭祀,也就是他的秘书谁呢?著名的史学家写汉书的班固写一篇文章刻在石头上,记载了功勋。所以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说我们还没有打了胜仗,还没有彻底的把敌人给打趴下,所以边关的将士回不来。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绝对可以和唐代的边塞诗相提并论的大作品,这种观点是非常的到位的,但是我认为这首词并非是一空依傍,他是受了唐代的边塞诗人李毅有一首诗的影响,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夜上受降城闻笛,他夜里面登上了受降城,听到了笛子的声音,这首诗是这样说的,一首七绝,回落风前30岁,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我们只要比较一下范仲淹的这一首词,就会发现它的意境,它的结构完全都是在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