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大师课-11《天窗》:孩子眼里的世界有多美好?
今天我要带你读的是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的天窗,它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被选入了语文教科书。天窗不就是房顶上的一个窗户吗?这有什么好看的?矛盾先生为什么会对他这么感兴趣,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呢?通过这节课我们就来找找答案。
现代文学大师课-11《天窗》:孩子眼里的世界有多美好?
今天我要带你读的是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的天窗,它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被选入了语文教科书。天窗不就是房顶上的一个窗户吗?这有什么好看的?矛盾先生为什么会对他这么感兴趣,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呢?通过这节课我们就来找找答案。
茅盾先生的老家在浙江省桐乡县的乌镇,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老家的天窗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原文,矛盾先生一开篇就做了介绍。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咱们现在生活在城市里,一般房子都没有天窗了,我们的窗户都是玻璃窗,房间里也有各种照明设备,所以屋子不会是黑洞洞的。但矛盾先生小时候可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碰到大风大雨的天气,一关上木板窗,屋子里马上就黑了,整间屋子只有一扇小天窗投下来的亮光。就是这样一扇小小的天窗,带给了矛盾先生美好的童年回忆。
不过接下来矛盾先生却没有顺着天窗这条线往下写,而是笔锋一转写起了乡下孩子们。他写道,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夏天炎热最适合玩水,所以孩子们在雨里蹦蹦跳跳,看着天上的闪电也觉得很有趣。可是大人们偏偏不允许孩子们这样玩,要他们赶紧回到屋里来,表面上看,这句描写似乎在责怪大人们,其实啊,你也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大人不允许呢?难道是他们不愿意看到孩子们得到快乐吗?其实啊,是大人们担心孩子们淋雨感冒着凉,担心大自然的闪电会发生意外,电击伤害到孩子。正因为这许许多多的顾虑,让大人们出于爱和担心,不允许孩子们继续享受淋着雨看闪电的快乐。
大人们不允许,孩子们只好回到黑洞洞的屋里待着。那整间屋子唯一的自然光源就是头顶上的天窗了,孩子们就对天窗外面的世界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脑海里幻想出美丽奇异的风景。于是文章的重点就又回到了天窗上来。矛盾先生写道,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我们尤其要注意矛盾先生的这一句描写。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而且是唯一的呢?你可以想一想,当你在家的时候,你可以看电视、上网、玩手机、打游戏,做各种好玩的事儿。可童年时代的矛盾呢?矛盾先生生于1896年,他的童年时代距离现在有一百多年了……